南方日報訊(記者/張瑋通訊員/宋薇)“實際付款高于訂票金額、提前訂好票卻被告知客人已滿、網站訂票系統故障導致誤訂票卻將責任轉嫁給乘客……”隨著深圳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絡上訂購機票,殊不知里面藏著許多陷阱,導致此類消費投訴增多。昨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消費提示,直言維權難度大,建議消費者到航空公司直屬售票處、網站或正規銷售代理企業購票。
網上訂票或會遭遇假機票
“消費者在網上訂購機票,一般是通過對方網站的信息選擇航班班次、時間,且要通過網上銀行先付款,存在交易風險。”市消委會表示,這不僅增加了自身銀行賬號的風險(因為許多網上交易的頁面并不安全,網絡頁面可能存在盜號程序等不安全因素),消費者也不能確認經營者是否會把機票按時送來,“即使送了機票過來,也存在假機票的可能”。
因“難辨認虛假廣告,許多消費者付款后才發現承諾與實際支付機票金額不一致”也經常引發消費糾紛。“希望以低價格買到機票是常見的消費心態,但消費者查銀行賬戶扣除款項時,卻常發現對方扣除的機票款項遠遠大于當初自己在網頁上看到的價格。”市消委會還說,由于網上訂購機票具體細節不明確,機場建設費和燃油費多次收取,且經營者隨意更改登記的日期、時間、班次等消費者訂票信息,給消費者造成麻煩。
網上訂票無證據事后維權難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市場還是起步階段,許多管理措施并不到位,這讓一些不法商家鉆了空子,即在網上訂購機票時,他們不會出具相關紙質憑證,僅是一個訂單號。”市消委會直言,由于網上訂購難以保留證據,消費者事后維權有難度。“所以,我們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選擇網絡訂購機票這種形式,而是到航空公司直屬售票處、網站或正規銷售代理企業購票。”
即便選擇網上訂票,該會也建議消費者,最好要求對方先出票、再付錢,并查驗電子客票行程單真偽。同時,特別注意客票價格信息,仔細核對行程單上顯示的名字、航班日期、航程、直飛或中轉航班信息、客票的有效期與限制條件等,以免出現對方惡意更改登記信息,“機場建設費和燃油費是否算在里面等”也要一并看清楚。
案例機票改簽不肯退差價
朱女士于2010年1月4日通過某網站訂購了2010年2月7日從深圳到宜昌的機票一張,以及2月21日從宜昌到深圳的機票一張,分別付款1310元。對方稱需要一周后才能將機票送來。在等待期間,朱女士由于某些原因將深圳到宜昌的機票退了,得到的退款為1290元,對方客服的解釋是購買航空保險的20元不能退。此時,朱女士接受了該種說法。
可隨后一周,朱女士并沒有收到另一張機票,且多次致電客服問“是否有票”,得到的答復都是“一定會有”。但1月13日,該網站則告知朱女士2月21日的飛機已無座位,要求其改簽為2月20日起飛。朱女士出于無奈答應,但同時詢問客服“兩天票價是否一樣”,并獲得肯定回答?僧斕焱砩,朱女士在該網站上查詢卻發現,2月20日該網站上此航班的訂票價格為1090元,于是,朱女士再次致電客服要求返還差價,被對方拒絕,且態度惡劣。
案例網站訂票系統故障導致誤訂票
王先生于2010年3月8日在某航空網站通過登錄會員系統預訂機票一張,點擊付款選項后頁面顯示亂碼,此后并無顯示付款成功。為驗證此次訂票是否有效,王先生特意查詢會員系統內訂單記錄,里面也沒顯示出票,在該網站登記的手機、郵件賬號也均沒收到任何出票確認消息。
于是,王先生改訂了其他航班,但當其3月9日查詢信用卡時,才發現該網站已扣了票額。而與客服交涉后,網站認為既然出票,按特價票規定只能退還機場建設費和燃油費100元。王先生認為,上述情況是由于該網站訂票系統故障引起的,不應該將責任轉嫁到乘客身上,要求全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