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今年最時髦的一種新網購形式。國內團購網站自今年3月份興起以來,短短數月,數量暴增,但經營情況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章文(化名)和同事近日在杭州的一家團購網站“SASA團”上團購了七盒“我的美麗日記”黑珍珠納米面膜。團購來的面膜到貨后,章文拿它與香港買的同品牌面膜比較了一下,發現團購來的面膜疑似假貨。
章文團購的“我的美麗日記”黑珍珠納米面膜,一盒45.9元,共十片,折合下來單片4.59元。章文比較過香港的兩家購物網站——莎莎和卓悅的價格,莎莎的單價是8.6元,卓悅的單價5.1元。
面膜到手后,章文發現了幾個問題:“我在香港買的面膜,內袋是很正的黑色,團購買到的隱隱透出紅來;底部壓邊,香港買的很整齊,但團購的壓邊顆粒粗糙不堪,而且寬度不一;香港買的有很清晰的鋼印,團購來的完全沒有;而在產品介紹上,香港買的字體細致而清楚,但團購來的字體印得比較糊。”
章文之后聯系該團購網站客服要求退貨。
團購的面膜是假的?
面膜經銷商稱:是假貨
那么,章文收到的面膜究竟是真是假?我們收到了章文寄來的她認定的真假面膜:“真貨”的原產地是臺灣,生產日期為2010.01.19,“假貨”的產地是中國大陸,生產日期為2010.05.08。包裝說明用的都是繁體字。
為了證明面膜真偽,我們輾轉找到了“我的美麗日記”面膜在國內的經銷商——統一康是美(深圳)有限公司。需要說明的是,“我的美麗日記”是臺灣統一藥品有限公司自創的開架保養面膜品牌,分為“璀璨白金篇”、“自然鑰匙篇”兩個系列,每個系列又有多個品種。康是美是臺灣統一集團旗下的藥妝店品牌。
統一康是美(深圳)有限公司的羅小姐說,正規銷售的“我的美麗日記”面膜,由中山科毅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面膜包裝是簡體字,不會簡單寫產地是中國大陸,會寫“生產商:中山科毅化妝品有限公司;經銷商:統一康是美(深圳)有限公司”。
羅小姐說,其實因為商標糾紛問題,從去年7月開始“我的美麗日記”面膜在大陸就不生產了,直到去年10月才以“自然鑰匙篇”的面目重新出現在市場上,除了名稱不一樣,包裝和用材沒有改變。因此,如果是大陸生產的“我的美麗日記”面膜,生產日期在去年7月之后的,是假貨。
該團購網站背景混亂
團購網站“SASA團”,以賣各種名牌化妝品和中小樣為主,每天有四五百人買東西,有好幾次推出的商品當天賣光。
網站頁面乍一看比較正規,但仔細看就有不少問題,這家位于杭州的團購網站,宣傳語是“香港最大的女性團購網站”,網站自身簡介極其含糊簡單,聯系方式上只有QQ號,沒有任何電話號碼和地址。
根據該網站向章文提供的退貨地址,我們查到該網站的辦公地點在拱墅區一家創意園區內,咨詢該創意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得到的回答是,“我們這里大多是服裝設計公司,只有三四家做電子商務的,但沒有賣化妝品的。”
再查該網站浙ICP備號,查后結果是“網站名稱:個人作品展示,主辦單位性質:個人”。
其后,我們通過客服與章文聯系的固定電話,查到該固定電話的登記單位為“杭州絲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再咨詢上述創意園區管委會的負責人,得到的答復是,“這是一家賣絲巾的電子商務公司。”
谷歌搜索“杭州絲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搜到該公司6月份發布的幾則招聘信息,公司簡介處寫著:“本公司屬于臺商投資企業在大陸的一個技術部門,為臺灣總公司提供技術”,招聘職位是游戲程序員。
各種信息匯集起來實在很混亂,我們最后直接去創意園區里尋找這家公司,令人納悶的是,門上寫著既不是團購網站的名字,也不是“杭州絲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是另一個公司的名字,但敲開門詢問是不是“SASA團”團購網站和“絲歌電子商務”,屋內辦公的人馬上點頭稱“是”。
仿品有投訴?直接退錢
隨后我們暗訪了該團購網站,以下是記者(簡稱“記”)和該團購網站工作人員(簡稱“團購網站”)的對話:
記:“海關查得嚴,現在正品帶進來都要繳稅,沒什么利潤,其實我們手頭的香水是仿品,能賣嗎?”
團購網站:“你們拿樣品來給我們看看,或者先給我們看看圖片也行。”
記:“要是有買家投訴退貨怎么辦?”
團購網站:“一般來說買家退貨投訴率很低的。如果有人投訴,我們要求你們換貨,不過既然是仿品嘛,也沒什么好換了,直接退錢好了。”
記:“發貨呢?都運到你們這里來發?”
團購網站:“我們可以幫忙發貨,你們也可以自己發貨。”
之后,我們表明記者身份,對其采訪。該團購網站負責人祝先生說,仿的貨也有質量好的。他對化妝品的質量沒有研究,只能采用一個笨辦法,就是每次有供應商要賣貨,拿到樣品后,先叫公司里不同膚質的幾個小姑娘試用,試用后沒出現過敏、長痘等各種不適癥狀,那就過關了,直接上網賣。
團購網進入淘汰賽
章文遇到的糾紛并不是個例,事實上,近來消費者與團購網站之間的糾紛頻發,前段時間有個“1288團購網”,收了消費者的錢,但不發貨,引起廣大網友極大關注。
仔細比較一些團購網站,發現一些頁面之間就是簡單克隆,有的網站倉促上馬,線下運營能力很差,商品貨不對板,服務也跟不上。有業內人士透露,某個每天有幾千人團購的化妝品網站,間歇地會混雜一些非正品。
“像他們這種面向全國發貨的模式,雖然好賺錢,但商品質量很難把控,很容易把品牌做壞了。所以我們每天推出的團購商品,不跟人家拼價格,以選擇本地消費為主,比如KTV消費券、餐廳自助餐券之類,這樣盡管有地域局限,但對參與團購的商家的商品和服務都比較好控制。”本地一家知名團購網站快抱網的相關負責人說,從快抱網開始推團購,到現在只賣過很少的實物商品,比如薇姿的防曬霜,由正規經銷商九洲大藥房提供,比如牛皮席,由生產廠家直接供貨源,這樣才能很好地控制商品質量。
事實上,國內團購網站都始于克隆美國的Groupon,一家生活服務類的電子商務網站。該網站每天推出一款超低折扣的團購產品,消費者只需做出買或不買的簡單決定即可。
國內團購網站才剛起步,今年3月份開始出現,4-6月出現高峰。知名咨詢機構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中國團購網站的數量已超過900家。
大量團購網站爭相上線,一時遭到業內諸多質疑。多數觀點認為:團購網站創業門檻低,缺乏壁壘。大多數團購網站將曇花一現,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