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衣服“受虐” 殃及身體健康
導語:
“越不懂洗衣服 他什么都敢洗 越是懂的 越干他膽越小 ”,這是上一條新聞結尾中那個干了6年的老洗衣工的感慨,而這句話,也只有深入了這個行業的人才會體味其中的深意。經過第一財經記者洗衣店臥底期間發現,很多拿到手看似完好的衣服,早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而在你沒發現的時候,他們已經用各種手法“移花接木”了。
同期:【2653染色廠工人
(這是讓你染還是給染壞了)
讓我染
(為什么讓你染)
常貴:它是衣服掉色了
(給染一件多少錢)
25塊錢】
正文:畫面上的這條褲子,就是剛才談話中提到的需要拿到染色廠加工的褲子,由于水洗工在去漬過程中,過多地使用化學藥劑漂色,導致褲子上有一塊發白了,老板趕緊叫來了染色廠的工人,試圖染回原色,蒙混過關。
而類似的事情,在福奈特洗衣店也是司空見慣。
同期:0458福奈特男工
【我洗的衣服從來沒掉過色我洗的衣服最多串色
(我原來的店都是送到染色廠去給染)
我還叫他染呢 我自己都會染我干嘛叫他們染】
正文:除了串色,還有被洗衣機攪壞的名貴衣服。畫面上的這個價值好幾千的皮草披肩,經過水洗后,原本編織平滑的皮草,變成了一坨坨的小絨球。
同期:【1914福奈特燙熨工
(這東西怎么弄啊)
昨天老板說讓裁邊織補的師傅來弄一下
(裁邊師傅)
恩
(那這在顧客來之前)
顧客沒這么快一個多星期了也沒來不知道啥時候來呢顧客沒事來了就告訴他還沒好
(什么)
來了就先告訴他沒弄好唄讓他過段時間再來】
正文:除了這些技術失誤導致的問題,洗衣店的硬件也讓客人的衣服“很受傷”。按照福奈特的規矩,所有的衣服熨燙完后,都要經過去毛球處理,而處理這些毛球的是街邊10塊錢就能買到的低廉去毛器。記者剪下一撮自己的頭發做實驗,才剛剛送到去毛器“嘴邊”,頭發就已經被吃掉了一半。這樣厲害的去毛器,足夠輕松去掉羊絨衫的表層。
同期:普蘭德 洗衣工
再好的洗滌師,不可能一年不洗壞一兩件衣服吧(這個需要對電腦補拍一下,帶子中沒有)
正文:記者在洗衣店“臥底”的這二十幾天,感受最深是就是干洗劑的氣味,非常重,基本上全天都要開敞大門通風,如果一段時間不開門,就會覺得頭暈腦漲。一個在福奈特打工的小妹,也悄悄告訴記者,因為聽說聞多了干洗劑的氣味對身體不好,自己已經打算辭職不干了。
同期:【0822福奈特女工
(你感覺那個店洗衣服對人身體不好)
恩 不知道哎 但都說不好
(誰說的)
反正就說對身體不好
(有什么感覺嗎)
不知道
(所以你就不想干啦)
恩】
正文:
記者在洗衣店拍攝到的盛放干洗劑的鐵桶上明白寫著,它的成分是一種叫做四氯乙烯的有毒化工產品。趁著店員出去吃飯的空擋,記者悄悄在干洗機里接了些干洗劑,回來后做了一個實驗。記者往這個口香糖塑料瓶上倒了少量干洗劑,沒一會,瓶子外面的膠紙就裂開了。記者隨后用一張紙巾試圖擦拭,發現塑料瓶的表面竟然被腐蝕掉了。
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四氯乙烯有毒,具有強烈的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者可引發急性中毒,若不慎口服則會出現視力模糊、四肢麻木、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四氯乙烯早在很多年前就被美國禁止作為干洗劑使用,但我國目前并沒有任何禁止規定。
- 1
- 2
- 3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