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田旁邊就是化工廠,這樣的“有機”質量如何保證?
在某蔬果園附近,有家有色金屬材料廠,該廠的幾根排污管的管口正對著河面
一些種植小麥的地塊就緊挨著種有機蔬菜的農田
如今商店、超市里,有機食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也往往價格不菲。以蔬菜為例,普通蔬菜大多是幾元錢一斤,而有機蔬菜則要貴上幾倍甚至十幾倍。
即便價格如此昂貴,有機蔬菜仍然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買。在北京某大型超市,記者隨機詢問了購買有機蔬菜的消費者,大家普遍認為有機蔬菜“不施化肥,不撒農藥,干凈、安全、營養、放心”。而在接受記者詢問的10位購買普通蔬菜的消費者中,有6位表示“有機蔬菜價格太貴,否則一定也會購買”,有3位認為“有機蔬菜也就是摘得干凈點兒,不用怎么洗,營養價值跟普通蔬菜沒啥區別”,有1位消費者質疑“誰知道這些菜打沒打農藥?還不如平常這種帶著土的(普通蔬菜)吃著放心。”
據央視《生活早參考》現場邀請的食品專家介紹,有機食品的確是如今國際公認的等級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然而這些打著“有機”字樣的蔬菜真的都符合標準嗎?“早參考”記者經實地調查發現,價格高昂的有機蔬菜竟存在著以假充真的情況。部分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違規使用超標的農藥和化肥;還有些有機蔬菜田旁邊就是廢棄的化工廠,田邊垃圾成堆;同時,有機農田跟普通農田相隔僅一米,并不能在水、土、化肥、農藥等方面保證有機田的要求。就這樣,帶著各種問題的有機產品一路綠燈地進入市場,貼著高價標簽,流向百姓餐桌。
記者:打藥是吧?
農民:打藥。
記者:打的什么藥?
農民:五硝苯,這個一次要放兩袋。地下有蟲子,都得打藥,哪有蔬菜不打藥啊。
記者暗中走訪了一些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看到不少種植戶都在往地里噴施溯菌·五硝苯和醚菌酯,這兩種都是有機農業不允許使用的化學農藥。在山東有機蔬菜的主產區,一些菜農甚至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3911。3911學名甲拌磷,是農業部嚴禁在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上使用的農藥,只能用于其它花苗和樹木的除蟲。在肥城市安駕莊鎮的一個有機蔬菜基地,記者看到這里不但在使用3911,同時還有另外兩種同樣被嚴禁在蔬菜上使用的農藥1065和氧化樂果。
經調查記者發現,部分有機蔬菜種植基地使用的農藥多達十幾種,遠遠達不到“有機”標準。除了不能使用任何化學農藥,按照規定,有機蔬菜還不能使用化肥。但在采訪中某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為了提高產量,一直在使用硫酸鉀型化肥。
周順江是《中國經貿聚焦》雜志的編輯,在央視《生活早參考》演播室現場,他展示了于2011年7月在山東和上海幾個有機種植基地拍攝的照片,并為消費者揭秘了有機種植中常見的違規現象。
周順江:這是一個撒可富化肥,當地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的承包人告訴我們,他最常使用的就是這種化肥。
主持人:有機食品應該不能用化肥的,但是這里卻讓你們抓到了一個鐵證是吧。
周順江:對。
撒可富,是農業種植中最常用的化肥之一,卻是有機種植禁止使用的。對此,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駐中國代表,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高級顧問周澤江教授這樣說:
周教授:這個撒可富是典型的化肥,你看這上面有一個18%—18% —18%,
3個18%加起來是54%。什么意思?那就是氮、磷、鉀的含量,那么這個54%是絕對標準的化肥。而有機農業要求必須使用有機肥,并且有機肥的氮、磷、鉀加起來不能超過5%。如果你看它超過5%了,你就要打個問號了。
主持人:為什么會產生這些使用上的誤區呢?
周教授:應該說現在中國的有機農民,一家一戶的自己決定去買這個還是不
多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下,農民還在用走入誤區的肥料,那不是農民不懂,是有人有意識地用。那位申請有機認證的企業的老板,他不會不懂得。
除了擁有有機認證的企業在農藥和化肥使用上違規操作,在這些有機蔬菜的種植基地,另外一些情形也同樣讓我們擔憂。
周順江:這是一個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在這張圖片的左邊,有兩個高高煙筒的地方,是一個已經廢棄掉的化工廠,旁邊是一個已經廢棄掉的水泵廠,然后有條小馬路,馬路上碎石遍地,垃圾也成堆。在這張圖片的下面,黃色的部分,是種小麥的地方。也就是說,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跟小麥,它們幾乎是緊緊挨在一起的,中間的間距大概都不到一米。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土壤、水源都很難符合有機種植的標準,再加上旁邊小麥地里照常施化肥和噴灑農藥,旁邊的有機蔬菜當然也就難以有機了。
技術不過關是有機蔬菜質量難以保障的原因之一;而蟲害嚴重導致產量降低,為保證盈利,部分企業就會使用農藥和化肥避免損失;此外,個別認證機構沒有盡到嚴格審核的責任,使得不法商人有機可乘,讓這些不符合有機標準的蔬菜,順利地披上“有機”外衣。對于種種造假的現象,周澤江教授在演播室現場也進行了深入剖析:
周教授:出現假有機的原因很多。第一個,就是不法商人。為了賺錢,聽說有機食品的價格要比普通的食品貴好多倍,他想想這個有利可圖,于是以假充真。
還有一個,不要搞政績工程。有的地方,領導來個行政命令,說我這個縣里面,
每一個鄉鎮至少要有一個有機的。實際上,你的土壤合適不合適,你的水合適不合適,你的大氣合適不合適,你有沒有這個技術,你有沒有這個管理人員,你有沒有這個市場,都沒做調研。你說上面命令下來,下邊不完成不行啊,做不到,可能會出假,這是最可悲的。第三個,做有機產業的人,他事先沒有思想準備,
結果到一半就搞不下去了,但是他已經投入了,要賠錢了,只能作假。
除此之外,監管不到位也是假有機出現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具有有機認證資格的公司一共有23家,部分認證公司不能嚴格依照國家有機標準,對申請有機認證的企業進行審查、跟蹤和管理,導致企業的不合格產品僥幸過關,流入市場。
嚴格意義上的有機產品,必須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購買的整個過程都做到可查,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從超市購買了一盒有機蔬菜,他就應該可以查到這盒蔬菜從超市、到運輸、到生產企業、到田間地頭這一系列環節中的所有信息。任何一個環節的信息和監管中斷,這個產品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有機產品。
- 1
- 2
- 3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