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口中文標簽寫著“產地意大利”,而“隱藏”在衣服內襯夾縫處、壓在水洗標下面的布條上卻標注真實產地:“MADE IN BULGARIA”(原產地為保加利亞)。
一件衣服,兩個出處。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酩悅·軒尼詩集團旗下的芬迪(Fendi)身上。
消費者孫先生買了4件芬迪羽絨服送朋友,被朋友當成“A貨”退回而面子掃地。他怒而起訴芬迪消費欺詐要求雙倍賠償。雖然法院認為商家在水洗標下標注“BULGARIA”不屬欺詐,判決芬迪退貨退款,但在判決書中明確告誡芬迪:應當秉承對消費者負責的原則,嚴格經營行為。
買奢侈品送人反受誤解,打官司索賠未獲支持,反而被商家質疑不是“消費者”。氣憤難平的孫先生聯系本報“開庭3·15”記者,細說原委。
發覺有“假”
送9萬奢侈品
反遭生意伙伴冷遇
33歲的孫先生是一名商人。2010年11月初,他琢磨著要給生意伙伴王老板送件禮物,既拿得出手又有面子。正好一位朋友給他看自己新買的羽絨服,這件羽絨服看上去高雅、時尚,讓孫先生眼前一亮。朋友告訴他,這是芬迪牌的,算是國際知名奢侈品品牌。孫先生決定,就送朋友這個牌子的衣服。
2010年11月15日,孫先生在芬迪新光天地店買了兩件芬迪羽絨服。因為該店品號不全,11月17日他又去芬迪國貿店買了另外兩件羽絨服,一共花了89200元。4件羽絨服都送給了王老板的妻女。
孫先生說,買衣服的時候,店員一再告訴他,服裝原產地為意大利。他也看過羽絨服的中文標簽,上面明確標注“產地意大利”。
孫先生說,在他心里,意大利服裝“高端、有品位”,送人足夠表達“心意”。可之后的幾個月,他發現朋友對他的態度冷淡起來,打電話過去對方也愛答不理。孫先生一頭霧水,不明就里。
被疑送出A貨
禮品退回遭人奚落
2011年5月,孫先生突然接到王老板司機的電話,讓他下樓取東西。孫先生急忙下樓,司機將一個大購物袋搡到他懷里。孫先生一看,正是他送給王老板的4件羽絨服。衣服嶄新,一看就沒穿過。
司機挖苦道:“你是不是拿A貨(仿貨)糊弄人啊?”孫先生尷尬地接過被退回的禮物,一時不知所措。 “我從沒拿假貨送人,都是專賣店買的。禮品被退回來,這還是第一次,真讓人難為情。”孫先生說。
孫先生仔細地把衣服檢查了一遍,也沒看出端倪。他找來英文好的朋友幫助,才看出問題。這些羽絨服內襯夾縫處的水洗標上,用英文標注著“MADE IN BULGARIA”。
“我當時滿臉發燙,我這才明白,王老板的司機為什么譏諷我送A貨。”孫先生說。他為挽回面子,馬上又花15萬元買了兩款LV女包送給了王老板的妻女。這之后,生意伙伴才算是原諒了他。
起訴維權
消費者:芬迪欺詐雙倍索賠
采訪過程中,記者見到了這幾件羽絨服。羽絨服領口內側縫掛的中文標簽上,標明“產地:意大利”。而在衣服內襯的夾縫處,隱藏在五張標注著成分、材質等內容的水洗標下面,有一個約1厘米寬的白底黑字布條,上面標著真實產地:“MADE IN BULGARIA”。
“買衣服時一般只看領口的標簽。真沒想到這么大個牌子,居然會出現兩個產地。而且以我有限的英文水平,就算看到也不知道BULGARIA是哪兒!”
2011年8月,孫先生起訴負責中國區業務的芬迪(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以羽絨服標簽和服裝實際產地不符構成欺詐為由,要求雙倍賠償178400元。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