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9月20日電(記者甘泉胡錦武)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銀行信用卡壞賬率卻在不斷攀升、風險增大,為此,銀行方面紛紛加大了信用卡欠款催繳力度。記者采訪發現,今年以來因透支轉為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案件出現大幅增長。但與此同時,“訴訟催款”因立案門檻不高是否被銀行過度使用?“惡意透支”的法律責任認定是否有失公平?這引起一些消費者質疑。
“因卡獲罪”案增多“訴訟催款”引質疑
南昌市某公司職員萬某發現,自己透支某銀行白金信用卡1.5萬多元不到一年時間,就連本帶息翻倍變成欠款3.6萬多元。因不滿銀行利息和滯納金等計算方式,萬某賭氣之下對銀行隨后的催款電話和短信“帶著情緒置之不理”,直到銀行一紙訴書將他起訴到法院。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近日以信用卡詐騙罪一審判處萬某拘役4個月,緩刑6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
根據央行近日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報告》顯示,截至上半年,信用卡透支余額增長47.2%,而壞賬總額也隨之增加10.2%,信用卡壞賬總額達132.66億元。專家認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信用卡業務風險進一步加大,由于銀行紛紛加大了催款力度,類似“因卡獲罪”的情況或將繼續增多。
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吳凡云告訴記者,西湖區人民法院今年1月至9月中旬審理因信用卡透支而轉為信用卡詐騙的犯罪案件就達36起,而去年同期僅10余起。
南昌市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涂先生是兩家銀行信用卡的持有者。與記者隨機采訪的其他幾名信用卡持卡人一樣,他表示驚詫:竟不知信用卡欠款不還會導致這么嚴重的法律后果。
但他也質疑道:“銀行一方面到處擺攤、盲目發卡,既不審查嚴格甚至不予審查;另一方面又鼓勵消費者多透支,來獲取利息和手續費。當消費者真有一天還不上錢,還要承擔法律責任,豈不是銀行在誘導消費者犯罪?”
還有部分消費者表示擔心:真正費盡心思用信用卡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的畢竟是極少數,但現行的法律規定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會不會導致打擊面過大,懲罰過重?“訴訟催款”的立案門檻不高會不會導致銀行過度使用這種催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