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三個著名的蘋果,對人類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一個蘋果誘惑了夏娃,創造了人類;另一個蘋果砸醒了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第三個蘋果成就了喬布斯,改變了人們的現代生活。蘋果,帶著深刻的象征意義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就是選擇,它就是出路,它就是方向。家居企業自然少不了尋找自己心目中的蘋果。
有人說,成熟的產銷模式就是家居企業應該選擇的“蘋果”。工廠生產、經銷商銷售,讓很多企業從弱小變得強大,從無名變為有名,從地域品牌變成全國品牌。然而,這種模式正經歷著陣痛。經銷商對利益的追逐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他們不可能永遠是廠家的同盟軍,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們就會逃之夭夭。經銷商模式相當普遍的陶瓷行業,新中源、東鵬等陶瓷品牌紛紛在北京建分公司,說明了產銷模式這個“蘋果”并不一定好吃。
有人說,多元化就是家居企業尋求做大做強出路的“蘋果”。海爾最初做冰箱,后來做白電、黑電,連櫥柜也做了,不是做得很不賴嗎?于是家電企業向家居行業涌入,如美的;櫥柜企業向家裝行業拓展,如博洛尼;家具企業向房地產行業延伸,如華日……不過,這一行的專家并不一定是那一行的行家,多元化的企業未必能在新領域里處處占先,前景尚難預料。
有人說,電子商務就是家居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淘寶不但開了家居頻道,而且在線下建立了體驗館愛蜂巢;實創裝飾、歐派廚柜、TATA木門、曲美家具等著名企業都建立了網上平臺;連一向以家居新聞門戶自居的新浪家居,也搞起了電子商城;甚至有人驚呼,誰不“觸網”,誰就只有死路一條。只是,電子商務到底怎么玩兒,這些初嘗“電”滋味的企業并不是人人知曉,摸著石頭過河,有的會在河中被水沖走,有的過了河也會摔得鼻青臉腫,誰能到達彼岸,尚不得而知。
實際上,同樣是“蘋果”,在不同人手中,在不同時間出現,作用可能大不相同。夏娃看到的蘋果,是一種本能的激發,現在市場上有頭有臉的家居老板們,應該都不缺少這種蘋果,只是如果一味地激發本能,就變得癡呆了;牛頓頭上的蘋果,與思想并無關聯,只是偶然砸了有思想的牛頓而已,換成梨、桃,功能也差不多,如果老板沒有思想,就算再多的蘋果把腦袋砸爛了,也不可能有驚人創意;只有喬布斯手中的蘋果,才是最值得研究的,它是高科技的代名詞,是原創的源泉,是時尚的反映,是個性的體現,只有擁有這樣獨一無二的蘋果,才可以戰無不勝。可是,家居行業正處在模仿時代,喬布斯和他的蘋果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