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疑
前往5企業以反向取證
為什么發改委反壟斷局昨日派出三路人馬對北京市5家電信企業進行了調查呢?這5家電信企業與電信聯通有著怎樣的關系?
據悉,昨日發改委調查的5家企業都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他們向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接入業務、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這些企業目前在國內多個城市都有電信、聯通和中國教育網的網絡接入節點,算是寬帶接入市場的二級運營商。
反壟斷局有關負責人舉例說,作為僅次于北京聯通的北京第二大零售市場的運營商北京電信通電信工程有限公司從上游聯通公司拿到的“零售價”是一個G的帶寬要價高達150萬,遠高于正常幾十萬的價格,而該公司因為與北京聯通有競爭關系,想多拿幾個G的帶寬很難,并且被告知其原因就是與聯通存在競爭關系。
據了解,此次調查是為了反向取證,證明聯通確實存在價格歧視。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曾向本報記者表示,電信和聯通一方面發展自己的寬帶用戶;另一方面他們作為骨干網的運營商,中小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又必須租用他們的骨干網的容量,否則就連不上網絡。
闞凱力表示,電信和聯通給予這些二級運營商的價格非常高,但給自己的大客戶例如銀行價格只有這些中小接入商的幾分之一,這樣就使得批發價高于零售價。迫于成本壓力,這些二級運營商無法降價與電信和聯通競爭,致使兩家骨干網運營商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
■ 相關
何時出結果尚無具體時間表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國外一些反壟斷調查案要經歷3-5年
此前,記者從接近發改委的權威人士處了解到,目前發改委對于電信和聯通的反壟斷調查已經接近尾聲,結果可能很快就會出爐。不過,昨日發改委反壟斷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加緊辦案中,對于具體何時能出結果他并未表態。他表示,反壟斷調查很復雜,國外一些反壟斷調查案有的要經歷3-5年的時間。
此外,對于日前有專家稱發改委此次反壟斷調查概念模糊不清的說法,接近發改委的權威人士表示,發改委是從零售市場倒追向批發市場,思路很清楚。在零售市場,兩家企業對與其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實行歧視性價格,而在批發市場,這兩家企業不實現充分的互聯互通。
11月9日,央視《新聞30分》節目報道,發改委正在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市場的壟斷行為展開調查。如調查屬實,兩家大型國企或面臨數十億的罰款。此后,工信部下屬媒體《人民郵電報》發文抨擊央視報道“混淆視聽”。新華社也發文指出,這場看似震撼的報道可能僅是各部委間的“神仙戰”。此后央視網和《人民日報》都發文支持發改委將反壟斷調查到底。
發改委曾與企業多次溝通
權威人士稱,此前兩家企業對待調查似乎并不積極
記者昨日從接近發改委的權威人士處了解到,其實在央視獨家報料發改委對兩家電信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之前,發改委就與主管電信業務主管部門以及兩家企業都有過多次溝通,但是在實現互連互通的問題上,相關主管部門也表示,在目前現行的法律框架下對兩家企業已經束手無策。
上述人士表示,發改委自今年4月就對此事展開了正式調查,但是兩家企業對待調查似乎并不積極。他表示,自2008年《反壟斷法》正式實施以來,經常來發改委咨詢中國政府反壟斷政策的多是國外的大企業,而國內的企業對于這項新的法律似乎并不“感冒”,很少有企業關心這個問題。
對于業界猜測,此次反壟斷案并不簡單,可能是廣電系為爭取利益“舉報”,背后纏繞著多方利益集團的角逐和較量。上述人士表示,此次調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反壟斷調查案,在年初發改委接到了舉報后,就開始介入調查,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復雜。之所以會引起這么大的風波,是因為這其中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據了解,自7月1日發改委價檢司更名為價格檢查監督與反壟斷局之后,反壟斷工作的力度就在增加,新增的20個人的編制中不少就是專業從事反壟斷研究的專業人士,有的具備專業領域的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