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02222,HK)創始人吳長江(微博)、賽富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微博)和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終于坐在了一起。近日,曾因雷士照明管理權爭奪而對峙的三方公開亮相言和,一掃過往幾個月劍拔弩張的陰霾。
資本市場也立即有了反應。10月9日、10日,雷士照明股價連續大漲,幾乎回到5月25日因吳長江離職而暴跌前的水平。雷士照明新聞發言人石勇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銷售渠道也都已經恢復正常。
雷士照明在2012年半年報中稱,截至6月底,公司共有3029家專賣店,專賣店覆蓋的城市達2087個。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州市區多日走訪和調查發現,重回風平浪靜的雷士照明,其銷售渠道依然暗流涌動,至少在三個方面存在問題或暗藏隱患。
部分專賣店不“專賣”
10月9日,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德興路,一家自稱為番禺區雷士照明總代理的門店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打發閑暇時間。
奇怪的是,在番禺區,除了這家經銷商,僅一街之隔的勝利大街的另一經銷商也聲稱自己是番禺區的總代理。
“原來就是一個大的分銷,沒有聽說有一個總經銷,今年我們公司就把它(總經銷資格)爭取下來了。”勝利大街的這家雷士照明專賣店的一名員工說。
不過,德興路雷士照明經銷商并不認同這一說法,該店一名員工指著掛在墻上的授權書說:“我們才是一級代理,我們是有授權書的,他有沒有授權書?”
記者還發現,有些專賣店雖然有雷士照明的統一標識,但所賣的產品并不局限這一個品牌。
在上述德興路經銷商門店中,只有一部分是雷士照明的燈具,另外還五花八門地展示著其他品牌的產品。
在海珠區的粵景市場,一家打著雷士照明Logo的店里,記者甚至找不到一件雷士照明的產品。經過詢問才知道,這家店從年初就沒有再經銷雷士照明的產品,只是原來的裝修還沒有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欲開專賣店的名義,咨詢一位代理雷士照明產品多年的經銷商。這位經銷商說:“我不建議你做專賣,雷士的東西很受限制,可以開一個雷士專柜,兼顧其他品牌產品,你只是用雷士的名,然后吸引其他的客人。”
該經銷商附近有不少雷士專賣店,但他告訴記者:“他們都不是什么專賣店,他們都貼一個(雷士)牌子出來。”
“先貨后款”藏資金隱患
雷士照明給予經銷商一定額度的授信金額,讓經銷商先拿貨,后付款,這種模式讓雷士照明在全國快速擴張。
高工LED研究院院長張小飛近日與好幾位雷士照明經銷商交流過,他們普遍反映銷售壓力非常大。他們說,吳長江回歸雷士照明后定下的目標是,今年后4個月要完成12.5億元的銷售。不過,這一說法并未得到雷士方面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