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券商集體“錯判”中興通訊?
2012-10-18 07:47 南方都市報
這顯然等于變相承認,公司現在是在做利潤調節,年報還會不錯。難怪一券商研究員叫屈,稱“懷疑公司做了財務處理”。這個研究員的說法也說漏了嘴,公司做了那么大的局,如果不便從公司方面證偽,但可以通過公司的上下游公司去調研,發現疑點不是難事。
細看那些力捧中興的研報,真正注明去公司調研的并不多。今年上半年,中興通訊舉辦了7場投資者會議,接受了花旗銀行、中金公司、東方證券、中銀國際等機構調研;另接受國內外幾十家機構的口頭調研。也就是說,寫研報的研究員不少都是坐井觀天,難免會被公司忽悠,有研究員就爆料稱,八成左右的研究員寫研報前不去調研。
盡管如此,研究員在此事中全部淪陷的可能性不大。經歷了幾年的牛熊洗禮,證券市場的研究隊伍水平已經與前幾年不能同日而語,雖然這個行業還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從事后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一些研究員是具有這種水平的,比如有人對比中興與華為,從骨子里的基因、文化的不同以及導致它們在戰略與產品方向上的選擇不同,剖析了兩家公司利潤的迥異。
只是研究員限于上市公司過于強勢,不敢發出獨立聲音,最多是睜只眼閉只眼。再看事后,也只有部分券商下調了評級,不過也給了“中性”而不是“賣出”的評級,標題也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等待”等中性偏正面的用詞。
殊不知,中興去年靠炒股,今年靠退稅、賣關聯公司股票、延遲確認收入等來美化財務報表,但行業趨勢已經逆轉,長期業績壓力能否緩解?但我們看到類似的解讀并不多。
隨著宏觀經濟下滑的延續,不少行業的低迷會陸續波及到上市公司,也許還有一些地雷陣在等著包括機構在內的各類投資者。在證券市場混,遇到地雷不可避免,最怕的是當上市公司埋下了暗雷,而研究機構限于利益卻不愿插個提示牌,于是,基金等機構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散戶也不例外。
相關新聞: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2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3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4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5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6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7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8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
- 9富士康的神秘與開放:員工跳辣舞 自稱“富二
- 10摩托羅拉中國區的沉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