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兩者規模的增長,以及生態邊界的擴張,京東與阿里已從電商用戶的爭奪戰上升到兩者供應鏈的戰爭 ]
京東商城將手伸到了供應鏈金融領域。這也意味著京東商城與阿里巴巴之間從電商用戶的爭奪戰上升到對供應鏈的爭奪。
昨天,京東商城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上線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雙方將向京東的合作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
京東首席戰略官趙國慶表示,京東現有供應商超過1萬家,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的合作,能夠通過提供融資支持,幫助供應商加快資金流轉。目前,京東已累計融資15億美元,從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業務。
京東涉足供應鏈金融或是一步雙料棋,一是強化了供應商對其平臺的依附關系;二是,通過與銀行的緊密合作,以達到“大而不倒”的后端布局。
布局金融服務
隨著傳統企業電商化的趨勢,互聯網金融借貸業務成為另一個比較大的掘金空間。
京東的金融服務包括B2B和B2C兩部分。
其中,B2B部分對供應商提供融資和投資服務。融資包括:訂單融資、入庫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委托貸款融資;投資包括:協同投資信托計劃、資產包轉移計劃等。在這些融資中,京東商城扮演供應商與銀行之間的授信角色,而資金的發放由銀行來完成。
一名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京東的供應商可根據與京東簽署的銷售合同、貨物單據、保單及京東的確認文件,在第三方保險機構投保后,獲得中國銀行的融資。
在此基礎上,京東還推出名叫“資產包轉移”的投資業務。例如:供應商A將應收賬款質押給銀行融資,銀行則可將應收賬款以理財產品的方式轉售給京東或供應商B來獲得理財收益。
京東商城投融資管理部經理黃俊對本報透露,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30%。這與阿里小貸相比年化利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