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在劉成敏宣布退休以及騰訊重組MI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的當天,已有3個多月未更新微博的劉成敏突然在新浪上轉發了一條郎朗獲獎的微博。評論里,祝福的留言不在少數。
原騰訊COO曾李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離開騰訊后,劉成敏將完成從職業經理人向投資人的轉變。早在兩年前,劉成敏在騰訊外部已悄然開展了數筆個人投資。
而少了劉成敏的騰訊MIG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根據騰訊公布的規劃,未來的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將聚焦于瀏覽器、安全、搜索、應用平臺等平臺型業務,手機QQ和超級QQ調至社交網絡事業群,手機游戲對外合作部門調至互動娛樂事業群。
一系列調整透露出騰訊公司將業務全面向移動互聯網整合的決心。而重新調整后的騰訊也將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兩條腿走路”,一是在PC端穩固平臺級產品的核心地位,并打通各個產品的用戶信息流關聯,構成防火墻,此為守;二是在內部組織架構的優化下,激發組織中層的自主性,推動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競爭力,此為攻。
但“攻”也對騰訊內部帶來了“無序”。例如,對于失去核心業務手機QQ 后輕裝上陣的MIG而言,在微信的壓力下,又將如何定位并放手創新?
功與過
從SP(移動互聯網內容應用服務的直接提供者)爆發期為騰訊賺來第一桶金,到移動互聯時代,未把握住、守住足夠的創新機會,劉成敏的離開更像是一個時代終結的產物。
2003年,劉成敏從華為加入騰訊,在曾李青下擔任過電信事業部總經理、移動通信部總經理;2005年10月起,劉成敏開始擔任騰訊無線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在他的帶領下,最初由短信業務發展而來的騰訊無線,相繼延伸至手機QQ、超級QQ、手機QQ瀏覽器、手機騰訊網等多數騰訊業務中的無線部分,在騰訊將待出售的艱難時期賺來了第一桶金。憑借運營商背景資源,劉成敏為騰訊抓住了SP黃金期的機遇。
無線業務曾被騰訊高層寄予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再造“下一個QQ帝國”的厚望。騰訊COO任宇昕稱,MIG在騰訊發展歷史上,創造了兩個“第一”:第一個給騰訊創造收入的團隊,幫助騰訊成功上市;第一個跳進移動互聯網浪潮,承擔了為公司探索移動互聯網業務以及培養移動互聯網人才的責任。
但SP的風光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騰訊無線在經過2008年手機游戲業務的爆發后,于2009年開始呈下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