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家IT品牌僅HTC拒絕回應質疑
HTC是33家IT品牌中唯一一家拒絕對供應鏈污染質疑做出回應的品牌,佳能和LG表現消極,至今未能建立機制
自從“毒蘋果”事件被社會廣泛關注以來,蘋果公司逐漸改變了之前的抵觸和否認態度,開始與環保組織進行溝通,全面跟進NGO對其供應鏈污染提出的質疑。據了解,蘋果自2012年4月開始嘗試使用NGO監督下的第三方審核,促進其供應商整改環境違規問題。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馬軍主任表示,環保組織希望蘋果公司能將這些良好實踐推廣到更多的供應商。遺憾的是,與蘋果公司推動供應商整改的積極態度不同的是,HTC至今未做出任何回應,而三星、佳能、LG等大型國際品牌表現消極。
蘋果推動供應商整改
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PCB(印刷電路板)產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制造的PCB產品近七成用于個人電子消費品、電腦產品及通信設備中,這種增長的背后卻常常伴隨著環境的污染。
馬軍表示,由于PCB生產過程中使用重金屬和化學品,產生的廢水中含有較難處理的復雜污染物質。如未經妥善處理,這些污染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不但會在環境中存在相當長時間,而且即使在較低濃度下亦呈毒性,污染飲用水和土壤等。
為了緩解IT行業產業鏈污染問題,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大學、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五家中國環保組織向IT知名品牌公司公開發函,希望能借IT品牌之力推動整改,這一舉動獲得了多家IT品牌的回應。
2013年1月29日,上述五家環保組織在北京共同發布了第六期IT產業供應鏈調研報告,確認蘋果公司大幅提升透明度并開展綠色采購,成功撬動一批材料供應商改進了環境表現。
報告指出,IT產業高度發達的全球供應鏈帶來效率和利潤,但也帶來了CSR管理上的巨大挑戰。自2010年4月起,中國多家環保組織開展的綠色選擇IT產業污染調研,又使得供應鏈存在的污染和毒害問題開始得到重視。在各界推動之下,有20余家IT品牌先后開始回應環保組織的質疑,著手加強對供應商的環境管理,這其中轉變最大的當屬蘋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