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來,手機實名制即將全面啟動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經過記者多方求證,此次手機實名制即將實施的消息并非傳言,目前部分運營商內部已經接到集團公司的相關通知,工信部以及其下屬的通信管理局也和運營商召開了通氣會,手機實名制的確將會展開全面推廣。 面對即將實施的手機實名制,目前輿論反應不一,有人振臂高呼大贊此舉將能有效幫助百姓遠離“信騷擾”;但也有人擔心實名登記或會導致個人資料隱私泄露更加容易;另外還有不少已經購買了預付費卡的用戶擔心,實名制實施后,他們手中未登記或者不想登記的手機卡會被叫停……針對這種種熱點問題,記者進行了一番了解。 ●不登記將被停機?應該不會 據工信部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國內手機用戶的總數超過8億,其中未實行實名登記的用戶則超過3.2億,占比將近40%,“陣容”相當龐大。對于這部分已經購買手機號碼但是并沒有進行實名登記的用戶來說,手機實名制實施所帶來的最大隱憂無疑是“不登記是不是會被終止手機服務”的問題。 對此,據記者從運營商處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工信部雖然提出了各運營商在手機實名制實施后要對預付費卡未登記用戶進行補登的要求,但并沒有提出“強制”的說法,而是要求運營商采取各種手段“鼓勵”用戶進行補登,甚至建議運營商可以采取一定的資費優惠手段。因此,在具體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出臺的情況下,目前用戶還不需要擔心不進行手機實名補登會被終止服務的問題。 至于今后隨著手機實名制的推進,未登記的用戶是不是會因為不登記而被運營商中止通信服務?相關專家表示,可能性也不大。“我國未實名登記的用戶群體過于龐大,不能完全照搬泰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強制推行的經驗,他們的用戶總量小,補登工作量也小,所以推行強制補登容易。但是我們有3億多用戶要補登,如果強制規定限期來完成,運營商不僅成本壓力巨大,而且流程處理能力恐怕也很難滿足,因此應該還是會選擇比較溫和的手段,例如工信部建議以資費優惠為吸引鼓勵用戶主動進行補登等,但即使這樣估計也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完成。”深圳戰國策分析師楊群這樣告訴記者。 ●登記需用戶買單?不太可能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手機實名制將實施的消息引發的評論褒貶不一,其中不乏對于實施實名登記后運營商增加的額外成本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擔心。對此,記者也采訪了部分運營商的相關人士。“雖然目前公司沒有具體的實名登記執行細則出來,但是針對這一工作收取手續費可能性不大。我們現在對于后付費用戶不是都已經采取實名登記了嗎?辦理這些手續的時候也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啊?”某運營商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楊群也告訴記者,按照目前運營商現行的后付費用戶的實名登記流程,運營商如果對全部未登記用戶進行補登的話,最主要的成本支出應該還是在身份證復印的紙張消耗、用戶信息驗證錄入的辦公時間支出以及后臺數據服務器的用戶資料存儲等方面,其中最大的成本還是資料錄入的人工成本,其它如紙張消耗、數據存儲等以目前三大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并非不可承受,因此因為實名信息補登而收取手續費的可能性并不大。“沒登記的用戶有3億,實名登記的用戶還有4億多呢,這4億用戶都沒收費,運營商又有什么理由向剩下的3億用戶收費呢?” ●實名會泄露隱私?擔心過甚 除了擔心成本轉嫁外,有可能導致用戶隱私泄露的現象加劇也是近來不少專家和輿論對手機實名制詬病的一個關鍵問題。對此,有關專家指出,手機實名制和用戶隱私泄露之間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能認為每個手機用戶都登記了實名資料就必然會導致該用戶的隱私信息被泄露。“用戶隱私泄露有很多種渠道,運營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房地產中介、銀行甚至商家的會員俱樂部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戶隱私也有可能泄露,這主要是有人違規操作的問題,不能簡單地將這個推到實名制身上。”某運營商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頗有些無奈地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實行實名制登記的后付費手機用戶,在辦理相關手續時主要登記的是身份證的相關信息以及發票郵寄地址等,至于職業、頭銜、收入等更進一步的個人隱私則不在實名統計的范圍之內。而且目前不少運營商已經開始采取郵件發送電子賬單或者電子發票等方式來取代傳統的郵政發送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用戶隱私過多泄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