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中新網2月19日電(阮煜琳) 中國下月又將召開一年一度的“兩會”,在新華網、新浪網等正在進行的“我向總理說愿望”調查中,房價調控超過物價、就業、社會分配、食品安全、醫療改革等社會熱點問題,高居網民“愿望關注度”榜首?梢灶A見,房價作為“兩會”最受關注的民生話題之一,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必將引起熱烈探討。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高房價曾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屢屢“炮轟”,一度人人喊打。因為房價高,許多大城市已是“居不易”,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現了“膠囊公寓”、“蛋形蝸居”、“膠囊旅館”、“集裝箱住房”等讓人唏噓的“縮微式居住”。高房價漸成中國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之際,中國于2010年展開了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和最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
從去年1月“國十一條”開始,“國四條”、“新國四條”、“國十條”、“限貸令”、“限購令”、“限外令”等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出臺,調控措施之嚴可謂“史無前例”。在嚴厲的政策打壓下,2010年以來房價同比漲幅逐月回落,12月份全國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漲7.6%,比漲幅最高的4月份回落了7.8個百分點。
如果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為主要調控目標,可以說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已初見成效。但如果以“房價回歸合理水平”為主要目標,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目標尚未達到,調控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43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1%;商品房銷售額5.25萬億元,同比增長18.3%。房地產市場總體呈現“量價齊升”態勢。
在“史上最嚴厲”的政策“打壓”下,20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量價齊升”。在分析原因時,中國銀行發展戰略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表示,流動性過剩、通脹預期居高、負利率持續甚至程度加深,使房產等資產需求大幅增長,人民幣升值也加劇了房價上漲壓力。調控政策落實不到位、“土地財政”問題未有效解決,也使得去年房地產調控效果與老百姓期待相比,仍有差距。
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今年1月26日中央再度出臺“新國八條”,從政府監管、金融、稅收、土地交易、房源供應、需求管理等多個方面調控樓市,延續并全面強化了此前出臺的各項調控政策,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嚴厲的政策組合。其后,中國央行加息收緊銀根,滬渝兩地開始房產稅試點等等,令調控力度持續升級。
如今,按照“房價上漲過快城市從嚴制定限購措施”的要求,青島、上海、北京等地樓市調控細則正相繼落地,購房門檻逐漸被抬高。業內人士預計,近期至少還有36個城市出臺或更新住房限購措施。
出臺限購措施、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的同時,中國增加了土地供應量和保障房建設規模。2010年中國建設保障性住房580萬套,今年的保障房建設計劃已提高至1000萬套。
2011年,隨著中央更加嚴厲的調控政策實施,房地產調控將進入深化階段,但房地產調控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仍需破解。據估算,2011年全國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資將達1.4萬億元人民幣,巨額建設資金從何而來?地方政府能否真正落實“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房價能否回歸合理水平?“土地財政”問題如何解決?
房地產調控既是民生關注焦點,也是宏觀調控之難點,因此房價過高,泡沫不斷膨脹,不利于經濟金融穩定,也不利于化解社會風險、政治風險。所有這些都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上再度鼓與呼、論而爭,進而凝聚共識,使房地產調控措施真正惠及民生,實現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