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黑洞
根據實德系工程建設公司今年3月底報告,該公司目前最大的單筆資金缺口來自償付中泰信托的信托產品,共6.2億元,償付時間為今年5月。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雙方之間的質押合同簽訂于2010年,由實德系關聯公司哈爾濱盛和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爾濱盛和)的兩個股東將其股權質押給中泰信托,由后者提供年息5.8%的6.2億元貸款。
而這家哈爾濱盛和正是實德系以18億元拿下哈爾濱地王的項目公司。拍下土地后不久,該公司立刻通過信托產品獲得6億現金回流。
為了能償付這筆信托,工程建設公司也在計算從其他項目抽取資金的可能性。其在6億資金缺口欄寫道,若能把(重慶)公安局屬地塊的資金解決好,則這部分缺口將減少至3億元。
除此之外,重慶地產項目還應付哈爾濱建設銀行利息930萬元。
地產已經不僅是工程建設公司的頭號債務來源,也成為了實德系身上失血最多的黑洞。
早在1995年,實德就成立了大連大昌房屋開發有限公司,2001年又成立大連東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但十數年過去,這兩家房產公司沒有進行任何項目。前者握有實德集團5.65%的股份,而后者更像一個投資公司,為實德各種關聯公司的借貸擔保。
直到2009年,地產達到最高點時,實德正式進軍房地產。
實德的地產業務大致分為兩大塊,一是2009年中成立的“天實安德系”。
天實安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實安德投資)設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為30000萬,原本由實德的關聯公司新藍置業控股,后將所有股份轉讓給實德系另兩家化工公司,分別名為四川豐澤化工有限公司和遼弘化工產品。
根據其對外投資名錄,這家公司對外設立了有三家地產開發公司,分別是重慶天實安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天實安德(大連)房地產開發公司、天實安德(沈陽)房地產開發公司,每家注冊資本均為5000萬元,都由天實安德100%控股。
2010年,實德系又將香港一家原名為“辛辛那提工業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辛辛那提,設立于2003年),改名為“天實安德(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位香港天實安德),作為整個天實安德系的母體。
第二塊是2009年10月實德系與哈爾濱人和商業合資成立的盛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注冊于開曼群島,在北京、哈爾濱、大連、沈陽、重慶分別設有投資公司,聲稱已有土地儲備近800萬平方米,在建項目39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
相比天實安德,盛和系下的地產公司更多。其中,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是重慶盛和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盛和)。
重慶盛和由高登國際(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高登)投資5000萬元于2009年7月設立。后者的全資股東是注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SDG(實德集團的英文縮寫)投資公司。
以重慶盛和為平臺,實德系瞄準了哈爾濱地產市場,2009年底至2010年中這半年時間里分別注冊并控股了哈爾濱盛和置業有限公司、哈爾濱上和置業有限公司和哈爾濱高登置業有限公司(其中,哈爾濱高登在2010年發生股權變更,變更之后由華澳國際信托有限公司100%控股,以下簡稱華澳信托)。
本報記者了解,在2009年-2011年間,盛和系和天實安德系拿地非常頻繁,囤地至少200萬平方,光是拿地的花費都估計在上百億以上,這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他們的注冊資本。
2009年9月8日,哈爾濱土地拍賣過程中,一塊起價5億的地塊被重慶盛和一次性加價13億后拿到。這拉開了盛和系在哈爾濱拿地的序幕。
拍下地王不久,三家實德系哈爾濱公司又在2009年12月之后相繼拍下兩幅土地,所涉土地總面積372727.7平方米。
重慶則是實德系席卷拿地的另一個城市。除了重慶盛和之外,實德還在2009年7月成立了重慶和生裕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和生裕),目前經過兩次增資擴股,公司注冊資本金150000萬,股東為海航集團控股的渤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40%),哈爾濱盟科上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31%),北京和生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和生裕)(29%)。
北京和生裕即為實德系關聯公司,實德系原副總裁賈月湘和現任總裁陳春國都是該公司董事。
另一位董事馬彪,則曾是廣州發展銀行大連分行的行長,他在任期間,曾經給予了實德貸款大量的支持,目前,實德在廣發銀行大連分行所欠的貸款,基本是此人在任上批準給實德。
2010年9月,盛和系又在鐵嶺跟當地政府簽訂合作項目,開發鐵嶺帽峰山風景旅游區,該項目初步規劃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包括建設體育文化公園。旅游度假設施休閑娛樂中心及高端住宅。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荊門拿下了90萬平方米的溫泉項目。
天實安德在拿地上也動作不斷。2009年末,他們用2.48億拿下了北京亦莊經海路項目此地塊用地面積53737平方米,建筑面積233947平方米,但每塊地的價格僅1060元/平米。
按照原定計劃,他們將在這里建設住宅和商鋪。
2010年,天實安德又拿下長興島朗庭山項目、普灣新區海藍山項目、金石灘別墅項目。2011年,這3個項目同時上馬。
重慶和生裕則在重慶有三個地塊,均在兩江新區蔡家組團,其中兩個地塊是容積率低于1的豪華住宅地塊,其中一塊用地面積共計約28萬平方米;另一個地塊是二類居住和商業金融地塊,用地面積約8.3萬平方米。
按照實德內部對盛和系的規劃,預計他們在地產上經營3-5年后,將地產公司變成千億級企業,并順利實現上市目標。
但在他們進軍地產的2009年,地產行業就遭遇了國家宏觀調控,實德目前的地產項目很少拿到銀行貸款,基本都是靠信托進行融資。
其中,天實安德拿到經海路地塊后,就通過中融國際信托發售了6.6億元的一年期信托。當時借款方是實德系關聯公司新藍置業,抵押物是天實和華置業81.25股權(主要資產是北京亦莊地產項目)。同時新藍置業出資現金35000萬作為擔保。
一年后,實德歸還了這筆錢,但亦莊經海路項目依然是荒草重生。
在哈爾濱的地塊,實德也是依靠信托籌集資金。
2010年8月26日,華澳信托為哈爾濱高登發起了“華澳長信2號-盛和股權投資集合信托計劃”,計劃融資217740萬元,時限為期1.5年。
在這個信托產品中,哈爾濱高登將其所屬的兩塊土地 “哈國用(2010)第2000078”和“哈國用(2010)第2000079”號,初始抵押率為48.92%。
但這些信托的還款一直困擾著實德。今年2月,華澳信托發布公告,稱信托計劃B類信托單位期限延長半年。
哈爾濱地王項目也同樣使用了信托融資。哈爾濱盛和的兩大股東與中泰信托發售了一筆6.2億的信托,為期2年,貸款年利率5.8%。
根據本報記者的調查,這個信托產品存在重大瑕疵。在信托產品發布時,哈爾濱盛和并沒有完全付清18億元的土地出讓金,土地證也沒有發放,違反了相關部門對于房地產信托要求“四證齊全”的規定。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師分析稱,自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以來,房地產的貸款一直收緊,不排除實德系存在以信托融資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擦邊球行為”。
雖然在地產牛市的邏輯里,大部分民企都使用了大杠桿運作資金。但一旦樓市遭遇調控,這個資金游戲的風險陡增。
工商資料顯示,哈爾濱高登和重慶盛和都處于虧損。重慶和生裕的公司貸款卡已暫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