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收入的新通道
事實上,目前像上述這樣的國企單位自建房已經越來越多。據記者向北京多個大型央企國企內部員工打聽到的消息表明,有60%左右的央企國企都有自建保障住房的計劃,而幾乎所有的央企國企近幾年都曾集資建房或建單位福利房。
"建國之初,土地都是無償、無限期、無流動的行政劃撥使用,因此一些老牌的部委直屬央企和國企,擁有著數量相當的優質土地。"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曾對記者表示。如今,隨著土地資源的稀缺和房價的飛速上漲,這些央企的"閑置"土地,都成了寸土寸金的地方。
記者了解到,1998年國家進行房改,之前蓋的部委住房,后來都拿到產權,可以對外銷售。但是1999年國家明令取消福利分房后,部委蓋的住房很多并沒有辦下產權,也就是所謂的"小產權"。但很多單位以房屋翻新或者危房改造名義建設的房屋,并不涉及產權證問題。
不僅如此,由于部委、央企在蓋自建房時會給關系單位及上級單位部分"關系房",因此這部分"關系房"卻大多數都可以辦理產權。因此,這也為部委、央企職工"變現"福利房打開了通道。
除了央企自建房之外,據記者調查了解,在北京的廣安門、廣渠門、三里河、新街口等地理位置優越的成熟生活區,已建起大批"公務員經濟適用住房",被列入了當年的經濟適用房計劃,針對公務員定向發售。2010年至今,僅在北京就有觀林園、領秀慧谷、朝陽新城等多個項目被爆房源在開盤前即已被特定團體低價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