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央三令五申公務員不得經商、辦企業,可湖南省道縣某官員近7年來卻一直過著“亦官亦商”的生活。在這個湘南小縣,官員經商見怪不怪
據法治周末 在很多人看來,道縣政府辦官員何尚黎算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近7年來,他一直過著“亦官亦商”的生活。官場上,他是道縣政府辦公室監察室主任,副科級干部;商場上,他是當地大名鼎鼎的房產開發老板。
而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在湖南道縣,官員經商早已不算新聞。
監察室主任熱衷房產開發
“與其他公務員遮遮掩掩暗地經商不同,作為政府官員的何尚黎對自己公開經商毫不避諱,在道縣官方和民間是公開的秘密。”
說起道縣政府辦監察室主任何尚黎的經商歷程,道縣許多官員和市民都稱“很知情”。
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何尚黎曾經公開擔任過道縣通力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以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和其他單位簽訂過房產開發協議。
之后,何尚黎又以自己的名義公開入股當地某超市和房產開發公司,搞起了商業經營和開發。
那么,時至今日,何尚黎是否還在兼職經商?2012年7月18日,法治周末記者從北京趕到道縣進行核實,采訪工作從確認何尚黎的公職身份開始。
在道縣縣委組織部,工作人員為記者翻看了該縣公務員花名冊,記者看到何尚黎的職務確實是道縣政府辦監察室主任,級別是副科級。
而記者隨后在道縣政府辦公室尋找何尚黎時,卻聽到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說法。
“何尚黎在政府辦沒有辦公室!”聽說記者尋找何尚黎,道縣政府辦工作人員答復稱,何尚黎很少來政府辦上班,他們也不知道何尚黎的去向。這名工作人員建議記者去道縣通力超市找他。
“何總今天沒來超市,你去售樓部看看,看他是否在售樓部。”在道縣通力超市一樓,一名自稱為何昌龍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當天下午,記者又以買房人的身份前往“奧苑新城”售樓處打探何尚黎的下落。
“何總來售樓處的時間不固定,你要找他的話,可以和他電話聯系。”一名售樓小姐說。
在售樓處另外一間辦公室墻上,記者發現了一張道縣通力房產公司的營業執照,營業執照上法定代表人的名字為何昌龍。記者與辦公室工作人員交談得知,何昌龍是何尚黎的親戚,去年才將法定代表人變更。
“主要是怕紀委找麻煩,所以去年才做了變更。但公司還是何尚黎說了算。”聽說記者買房想打折,這位工作人員還是建議記者去找何尚黎。
7月18日下午4時左右,在多方尋找未果的情況下,記者撥通了何尚黎的電話。但他表示正在下鄉。當記者追問他在哪個鄉鎮下鄉時,他竟一時無語。
“沒有文件、又沒有資料證明我在經商!你可以找相關部門去核實。”對于市民舉報其開發“奧苑新城”房地產項目一事,何尚黎一口否認,并拒絕與記者見面。
何尚黎所說是否屬實呢?記者立即趕到道縣工商局核實情況。
工商局出具的企業注冊登記資料顯示,道縣通力房產開發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6日,成立時的法定代表人正是何尚黎。2010年5月5日,法定代表人變更為何昌龍。公司注冊資本為800萬元,其中何尚黎入股320萬元,另外兩名股東分別入股240萬元。作為法定代表人的何昌龍在公司里沒有股份。
而道縣通力購物廣場(又稱:通力超市)的登記資料顯示,這家成立于2007年4月10日的購物廣場,成立初期的經營者正是何尚黎,資金數額為20萬元。之后,購物廣場的經營者又發生了兩次變更。
“紅頂商人”低價拿地
“核心地段、坐享繁華”。
這是道縣樓盤“奧苑新城”電梯房盛大開盤時打出的一條促銷廣告。記者在網絡查詢得知,這個房產項目位于道縣勝利街核心地段,占地1.9萬余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道縣位于城市中央的一個高檔純住宅小區。
“這個樓盤的電梯房是去年5月28日開盤的,場面很熱鬧,請來了樂隊助興。一些領導模樣的人還在開盤儀式上講了話,這都是何老板的面子。”回憶起樓盤開盤當天的情景,道縣市民張峰(化名)流露出羨慕的表情。
然而,這個房產項目從開發時就廣受質疑,并不斷被人實名舉報。
據記者了解,“奧苑新城”樓盤用地原屬于道縣藥材公司所在地。
2006年12月19日,道縣藥材公司與何尚黎簽訂了一份《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合同》,何尚黎以1220萬元價格獲取了藥材公司的土地使用權等國有資產。
2007年6月12日,通力房地產開發公司又與藥材公司簽訂《合作開發協議》,共同開發“奧苑新城”樓盤。
“藥材公司總共有35畝地,縣法院建房時劃走了2畝地,剩下32畝,可當初藥材公司領導把32畝地僅作23畝地賣給了何尚黎。直到我們不斷舉報,永州市有關部門查出問題后,何尚黎才又補交了7畝地的錢。”藥材公司退休職工姜達寧對記者說。
姜達寧同時透露,藥材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給通力房產公司開發,土地單價不足489.6元/平方米,而與藥材公司一墻之隔的道縣第一建筑公司大院土地轉讓單價卻達到了832元/平方米。
“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給開發商,國有資產流失超過了1100萬元。”姜達寧估算。
道縣藥材公司一職工則向記者透露,藥材公司的資產轉讓程序也存在問題,是先轉讓后評估,而且這種評估也是在走形式。
記者隨后在2008年3月20日永州市國資委出具的一份信訪答復函中看到,通力房產公司競得藥材公司轉讓的國有資產時間是2006年12月19日,而資產評估報告出具的時間是2006年12月30日。確實屬于先轉讓后評估。
雖然資產處置程序明顯違法,但永州市國資委認為此次資產轉讓不僅沒虧,還賺了。
“通力房產公司的競拍價為1220萬元,比評估價格835萬元超出了385萬元。”永州市國資委在答復函件中說。
答復函同時對土地轉讓時少算了面積的事實進行了確認。“道縣國土局對4宗土地重新進行了測量,資產受讓方補交了超出面積的土地價款122萬元。”
“如果職工們不舉報,這超出面積的土地款不等于是白白進了開發商的腰包?”職工們不解:為什么這樣大宗的國有資產轉讓卻搞得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