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一個讓杭城樓價瘋狂的年份。賺得盆滿缽滿的不只是開發商,伴隨著市場起伏波動,二手房產中介也顯現出前所未有的風起云涌。
日前,記者經過實地調查發現,在金融危機尚未徹底退潮的今天,中介行業仍可以在短時間內造就一個百萬神話。在下沙開中介的小老板陳華(化名)就是一個。昨天,他信手翻閱著賬本,這一年,單月最高利潤率達到了2900%
一年時間,打工仔變百萬富翁
“現在,也只有和房產相關的行業可以賺熱錢。”陳華的店坐落在下沙十號大街上。他依稀記得,2008年時這條大街還清冷異常。才一年多時間,這里已擴張成為轄區內知名的中介一條街,杭城各大知名連鎖中介的加盟門店齊聚在此。
“以前我一直給人打工,后來拿著全部身家十幾萬元來到下沙開中介店。”直到2009年第一季度,陳華的中介公司開得跌跌撞撞,利潤幾乎為零。
2009年中旬,下沙樓市價格開始抬頭,而且以一路狂奔的勢態,成為杭城漲價幅度最高的區塊。“最夸張的一個樓盤,房價從最低點5900元/㎡漲到20000元/㎡。你想想,中介服務費的標準不變,我的投資成本也沒有變化,利潤空間不就越來越大了嗎?”陳華隨意翻看這一年的單店營業報表,“幾乎每個月收入都超過10萬元,尤其是9月10月這兩個銷售高峰期,最高營業額可達30萬元。”
如今,這個曾經月入千元的男人,手上有2家中介門店,3套房子作為投資。公司員工也從原來的3、4個擴展到20多個。
十年,杭城中介服務費翻一番
除了房價拉動中介利潤,另一方面,十年來杭州的中介服務費收取標準也是逐步升級。
1998年到2000年,杭州二手房市場剛剛起步。這時,杭州的房產中介,基本上只有中大置業、中慶房產、省直房產等寥寥幾家。有報道稱,當時中介收費約為總價的1%。
2002年,杭州市物價局推出了中介收費標準。該標準采取分段累進制:20萬元以下收取1%;20萬元到50萬元收取0.8%;50萬元到80萬元收取0.5%;80萬元到100萬元收取0.3%;100萬元以上收取0.1%,在此基礎上最高可上浮10%。
由于此收費標準遠低于上海、北京、大連等城市,2006年杭州市13家房產中介聯名向有關部門遞交了一份《關于提高杭州房產中介行業收費標準的意見書》。
2007年2月1日,杭州市物價局公布了新的《杭州市房屋經紀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總價50萬元以下1%;50萬元-100萬元0.7%;100萬元-200萬元0.4%;200萬元以上0.25%;在此基礎上,可以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限。
總價80萬元的房子,在早期收費可能只要8000元,到了2002年若買家同時承擔賣家部分,收費則為1.18萬元,而依照2007年新標準,費用則達到1.42萬元。
中介商“誤讀”標準提高費用
如果說新標準是中介提高費用的明招,那么“誤讀”政策25%的上浮額度,就是一招暗棋。
日前,記者走訪杭城多家知名房產中介發現,店內的掛牌標準很有玄機:總價50萬元以下1.25%;50萬元-100萬元0.875%;100萬元-200萬元0.5%;200萬元以上0.325%。在掛牌上,明確注明價格遵從2007年物價局標準。
細細將兩個標準比較,就會發現,其中的上浮25%額度已經平攤到了每檔收費標準中。然而,絕大部分的消費者并不會意識到這其中的差價。
究竟是在總價上上浮25%,還是在各檔收費標準上上浮25%?這上浮政策是否必須執行?中介自然將政策往有利的方向解讀。對此,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承認執法部門沒有硬性規定,如何解讀25%的加價主要以雙方協商為主。
“這已經是業內的行規,這樣做并不違反‘游戲規則’。”楊先生是杭城一家知名連鎖中介公司的資深業務員,他說,更有“心兇”的業務員,將此標準作為基本標準操作,然后告訴消費者物價局還允許上浮25%。
與房產銷售合作互利
炒房團扶植中介生存
其實,政策的調控與“誤讀”能賺取的利潤還算少數。“我們最歡迎的是和房產銷售人員合作賣樓。”
在開店不到半年時間里,陳華選擇以“臥底”的身份混入下沙某樓盤,應聘當銷售人員。已有半年從業經驗的陳華很順利地成為該樓盤的第一批銷售人員,并賣出一套房子。雖然只工作了一個多月,但這段時間足以讓他與里面所有的銷售人員混熟。
“他們如果內部有房出,就會報一個底價給我,我再開高價格賣出去。”此外,陳華還將按標準收取中介費。
“還有就是之前很敏感的倒號。”時至今日,那些已混成哥們的樓盤銷售人員紛紛升級為主管人員。“樓市最火供不應求的時候,倒號就是來錢最快的方式。”
杭州的中介可以開出數萬元的服務費,這在整個浙江卻并不多見。
“我曾經走訪過浙江多個城市,像紹興、嘉興,甚至是經濟發達的溫臺地區,中介公司卻生存得不如杭州那么輕松。”陳華說,在樓市成熟的溫州,中介費用通常在總額的0.4%-0.6%,而一些中小城市只要收取1000元、2000元的費用就可以辦妥。
“這些城市,房子多為本地人消化。房東房客多是熟識,無需中介”,但在杭州,因為炒房團的進入,與陌生人現金交易的風險讓中介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