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日,由新浪女性頻道舉辦的“新浪2009中國化妝品高峰論壇”在上海開幕,在此之前,我們和新浪女性頻道聯合開展了化妝品安全消費調查,先后有60多萬網友參與了我們的調查,通過最具代表性的4萬多人的樣本分析發現,在這個潛力巨大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安全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
中國化妝品市場是全球新興市場中最大的市場,在1982年的時候中國化妝品產業只有2個億的規模,但是在2008年已經翻了250多倍,達到了 500多億的規模,預計到2010年將會達到800億,2015年的時候將會達到1100億的規模。目前,整個化妝品市場每年都在以15%的比例增長,最高的年份增長41%,遠遠高于整個國家經濟水平的增長速度,如此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化妝品廠商。
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過去十多年對中國消費市場的研究,數據顯示,美麗消費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化妝品的品類眾多,有一些品類已經形成了非常穩定的市場份額,比如彩妝、護膚品,還有一些潤膚產品。但是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定義和推出新的品類,包括滋潤、護手、美白、潤唇、防曬等等產品,過去化妝品的功能相對來講比較綜合,品類較為單一,一個產品可能解決很多消費者的美容問題,但是今天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此,充滿著對細分的專業的產品需求。
在這樣一個沒有止境的消費市場中,化妝品企業為了抓住消費者,制造了越來越多的概念,概念營銷此起彼伏,例如言保濕因子、維生素B、礦物質、植物精華、竹萃精華、天然萃取物、海洋礦物合成物等等名詞大行其道……讓消費者常常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以至于常常發生消費者用了化妝品不僅沒有達到美容效果,反而給皮膚帶來了傷害。例如,有消費者買了某廠家推出的美白產品,用了一段時間不僅沒有變白,反而皮膚更黑,于是找廠家投訴,廠家卻回應消費者說那是因為消費者抹的還不夠,還有消費者用了去痘的產品,結果卻發現痘越長越多……現實中越來越多這樣的例子在出現,加上一些大的化妝品品牌陸續出現一些安全問題,消費者對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并且都希望使用具有天然成份的產品,對健康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過去由于信息渠道比較單一,因此很多產品的負面信息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今天處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發布的中心,于是,化妝品的安全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在我們的調查中,有以下八個重要發現值得化妝品廠商思考和借鑒:
第一,80.4%的女性消費者對于化妝品安全問題表示“比較擔心”。而在擔心的問題中,96.5%消費者最為擔心的是產品到底適不適合自己使用,其次是潛在傷害的隱患,再次是對于產品質量差的擔憂。這充分體現出“美麗至上,安全第一”(Without Safety, No beauty)的特點,消費者不再盲目的為了一味追求美麗而忽略安全和健康問題。
第二,為了不買到問題產品,很多消費者寧愿依賴正規的渠道,96.4%的消費者通常在大型的商場購買化妝品,其次是正規的網絡商城。消費者希望通過正規渠道來降低安全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但是事實上,在這些渠道當中同樣也無法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因為化妝品安全的問題并不一定是渠道的問題,而是廠家的問題。
第三,女性消費者有一定的自我安全意識,八成以上的消費者表示比較了解自己適合使用哪種類型的化妝品。但是面對眾多的化妝品品牌,卻有80%多的消費者不知道哪些品牌的化妝品真正適合自己,這說明,化妝品品牌傳遞的信息,和消費者自己認知的信息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對稱,化妝品廠商如何消除與消費者認知之間的差異,將是化妝品營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化妝品是什么不重要,消費者認為你是什么才重要。
第四,女性消費者在購買化妝品的時候,化妝品適用的膚質、適用的年齡、質量安全標識、適用季節、使用方法、是否經過過敏皮膚測試等6大類信息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產品標識/信息。因為消費者希望能夠從這些信息判斷出哪些化妝品適合自己使用,但是,很多化妝品的產品在這些信息的提供上并不充分,也不透明,于是,消費者的消費障礙便由此產生,如果有化妝品企業在這些信息的提供上下功夫,將可以實現營銷上的差異化,也有助于推動化妝品行業的健康成長。
第五,閱讀產品使用說明、產品試用和查看是否經過過敏測試,是女性消費者確保化妝品適用性的最重要的三種手段。這些手段其實只是消費者自我的一種判斷,或者說消費者通過這些方法來讓自己心理上放心,事實上很多消費者并不知道真正評估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她自己目前的狀況,這也說明安全性和適用性的提示在今天的化妝品營銷當中已經變得非常重要,化妝品的產品不能僅僅去講包含了很多有助于美容的化學成份,更需要向消費者清晰地傳遞你的產品,究竟適合于什么樣的人使用,產品的定位,產品能夠達到的功效等等信息。
第六,大部分消費者表示,難以辨別化妝品的安全和適用性。首先,在護膚類產品中,洗面奶、爽膚水、乳液、防曬霜是女性消費者使用最多的護膚產品,保濕、美白、防曬是女性最關注的三種功能,但是很多消費者卻認為一些護膚產品很難判定其適用性,例如爽膚水、眼霜、精華素等,原因在于產品的外包裝上沒有明確的適用的說明、沒有辦法試用以及產品的功效常常會被夸大等等。其次,彩妝的產品也同樣存在這樣的難題,最典型的是遮瑕膏,有71.9%的消費者認為很難去判斷適用性,同樣,產品功能被夸大、適用膚質說明不清晰、無法試用是彩妝難以判定的主要原因。企業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和互動,指導消費者正確的使用化妝品,應該說任重而道遠。
第七,98%的女性消費者希望化妝品增加適用性標識,排在首位需要標識的是適用的膚質,其次是產品成分安全級別、適用的年齡、適用的季節、使用的時間等等。2009 年10月1日,國家標準委將出臺新規,要求化妝品必須標明所有成分,且所標注的名稱應該按照加入量降序排列,進口化妝品也不例外,須在其加貼的中文標簽上標明,這些工作對于消費者而言,其實遠遠不夠。因為今天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精明,而有了互聯網,消費者有了越來越多的可以向別人傳播信息的渠道。這也說明,化妝品的營銷已經到了細節營銷的時代,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我們的概念粗放式的層面,要營造消費者的信任度,必須有更加清晰準確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第八,網絡在化妝品消費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強,90.9%的女性消費者會在網上與她人分享化妝品的使用心得,特別是權威性較強的綜合門戶上的信息對于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判斷和信賴感影響力巨大,別人使用化妝品的評價,化妝品使用的博客,廠家在網絡發布的信息都是消費者判斷產品適用性的很重要方面。因此,對于化妝品企業而言,應該加強對網絡的應用,要能夠跟消費者進行互動,同時要能夠準確地傳遞,去了解評估改變你在整個網絡消費者當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才可能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因為今天的網絡不僅僅是體現在線上的部分,線上的信息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線下的購買。
總的來說,化妝品企業不能僅僅滿足于提供很長的說明書,滿足于在終端培訓更多化妝品的銷售員,而要將安全工作,以及產品的適用性標識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企業需要通過多種信息渠道來傳遞準確的產品安全和適用性信息,以指導消費者的消費,化妝品的營銷已經進入到一個細節時代。新浪女性頻道也與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以及眾多機構聯合啟動了化妝品消費網絡評價體系,將建立一套基于網民評價的化妝品安全、消費趨勢以及口碑榜在內的評價平臺,我相信這個評價體系對于指導消費者的化妝品消費和營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