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公正第三方鑒定機制
“整個黃金珠寶市場正闊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而消費維權當中的疑難雜癥越來越多。維護好消費者權益與維護珠寶行業的健康發展,少不了消費者組織的努力。”上海市消保委黃金珠寶專業辦公室秘書長章增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該辦公室為此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探索。
兩起案件不同結果的啟示
某地消費者徐女士以2.1萬元的價格購得某著名品牌鉆石戒指一枚。沒幾個月,戒指上的鉆石丟了,她認為,這是戒指的質量問題所致,于是向商家提出索賠,但商家未答應。
當地工商所受理投訴后組織調解。雙方各持己見。工商所也無法判斷該鉆石脫落是因發生摩擦、碰撞或長時間損耗等原因造成的,還是因鉆石戒指質量問題所致。
因為此問題需要以鑒定結果為據分清責任。由于目前的珠寶首飾類檢測只能檢測鉆石本身和托架的質量,對于鉆石鑲嵌的牢固度,國家沒有設定相應的標準,無法檢測。所以,諸如戒指、項鏈等掉鉆的投訴并不罕見,工商部門處理起來常常感到“無能為力”,只能靠買賣雙方協商解決。
上述糾紛中,經工商所多次調解,雙方都作出讓步并達成協議:消費者出資1.1萬元,由珠寶公司為其按原來所購鉆石的大小、品質,配同等鉆石一粒。
同是鉆戒的鉆石丟失,上海的李先生就幸運多了。李先生購買了一枚價值近9萬元、鑲有1.04克拉鉆石的男戒,僅半年,鑲口包括鉆石與戒身整體脫落丟失。可經銷商卻以無法證明責任為由遲遲未予解決。
“官司”打到了消保委。此問題同樣需要以鑒定結果分清責任。上海市消保委設有黃金珠寶專業辦,還組建了“上海市鑲嵌類飾品質量鑒定專家小組”。經專家組鑒定:該戒指外觀無明顯變形,表面磨損屬正常范圍;鑲口脫落部位無外力影響痕跡;鑲口與戒身焊接的四個焊點:一個焊點未焊、三個焊點虛焊。結論為鑲口與戒身焊接部位未焊牢,是造成鉆石與鑲口整體脫落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議生產商負全責。
在專家的鑒定結論和消保委的協調下,珠寶商同意為消費者免費重鑲一顆同重量、同級別的鉆石并修復該戒指。
中消協有關人士認為,從消費者遇到同樣的問題但結果卻不同的兩個案例中,我們從中看到了在沒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引入公正第三方鑒定機制,在解決消費爭議、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顯示出消保資源專業化分工的趨勢,上海的探索值得借鑒。
黃金珠寶飾品維權有章可循
章增保告訴記者,從這幾年的投訴來看,主要問題是:一些企業為擴大銷售,把一些只適合K金首飾的工藝技術運用到純金飾品上,造成純金飾品的斷裂、變形、虛焊等質量問題。一些不法商人用人工寶石冒充天然寶石坑害消費者;以次充好、提級提價獲取暴利,由此導致不少消費糾紛。各類糾紛的投訴往往涉及專業技術問題,而國家標準在這方面往往處于真空地帶。
為此,上海黃金珠寶專業辦成立以來,牽頭推動相關行業協會先后制訂了《上海市黃、鉑金飾品消費爭議解決辦法》、《上海市鑲嵌飾品消費爭議解決辦法》,扭轉了上海市黃金珠寶飾品質量標準缺失、投訴無門的混亂狀況,使維權調解有章可循、有力保障了消費者權益。
為克服技術標準缺失問題,引入公正第三方,以“專業聲音”打破“技術壁壘”。專業辦從業內選聘14位專家組成了具有專業性、公益性、義務性特點的上海市鑲嵌類飾品質量鑒定專家小組,制定了《上海市鑲嵌類飾品質量鑒定專家組工作規范》。這些專家接受消保委委托或指派,依法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專業服務活動,協助消保委履行法定職能。
上海市消保委黃金珠寶專業辦成立以來,投訴辦結率為100%,調解成功率為94.16%。章增保認為,在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尚不完備的情形下,確立更完善的第三方檢測監督機制,確保檢測公正性,確實為維護珠寶市場公平交易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