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牌足球
耐克阿迪最大代工廠業績下滑
“陳年舊案”突起波瀾。在媒體關注的目光一度沉寂后,“知名跨國企業被曝血汗工廠”事件再次被刺出“膿血”。昨日,一名曾在耐克代工廠供職6年的高管深喉,將一份厚達數十頁的報告放在了記者桌上,并向記者講述了關于“血汗工廠”的真實故事,吐露其曾親身經歷的運作細節。
5元人民幣除以8美元,等于幾?
分子小分母大,結果自然小。
但正是這些“小”數字的聚沙成塔,為耐克這樣的知名運動品牌的利潤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
《每日經濟新聞》日前獲悉,在2003~2007年間,耐克在中國內地的制造商被多次投訴大量非法使用外包勞工。
“在過去的多年時間里,在耐克的縫制足球合同工廠中,大量地使用外包勞動力,以極低的價格完成生產。在江西、蘇北、安徽等地,這樣的現象存在多年。”Mike,耐克重要縫制足球合同工廠的前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如是說。
“一個市場售價8美元的耐克縫制足球,出廠價是7元人民幣,外包的工人縫制一個則只能得到5元人民幣。”在Mike供職的6年時間里,有5年左右時間在幫工廠“應付”耐克對工廠的審核,“只有一百來人、人均日產能力只有四五只的工廠,每個月的出貨量達到12萬只,耐克卻一直沒有發覺。”有意思的是,就是這家工廠,在耐克2008年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成為“優秀工廠”的典范。
耐克新聞發言人朱近倩表示,針對有關其代工工廠的投訴,耐克已邀請第三方機構介入調查。
代工訂單遭大量外包
“他們是耐克在中國內地手工縫制足球最重要和最大的承包商,他們基本承接了耐克在中國的所有手工縫制足球的加工生產,每月僅耐克手工縫制足球的出貨量達20萬到30萬只。”Mike所指的“他們”,是上海萬德體育用品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萬德)和上海百恩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百恩)。
上海萬德旗下有兩家加工廠,江西婺源萬德制球有限公司和江蘇淮安淮陰區徐溜鎮萬德球廠(分別簡稱江西萬德和江蘇萬德,兩廠均于2006年年底關閉),上海百恩旗下則有江蘇百恩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和安徽鑫曄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分別簡稱江蘇百恩和安徽鑫曄)。
在Mike整理的長達數十頁的報告中,歷數了多年來耐克在中國內地這兩家最重要縫制足球類合同工廠的聘用外部勞工情況:在2003年~2007年間,這兩家供應商將后期業務分包出去,訂單大量地由偏遠山區的農村家庭生產。
代工,本身就是一種外包。按Mike所述,耐克在內地的代工訂單,大量遭遇了“再外包”。
企業,永遠是逐利的。
還原在偏遠農村完成工序
對于“再外包”,Mike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路徑“還原”:通過秘密的、復雜如蛛網般的加工網絡,將足球球片秘密地運送到偏遠的農村,在那里,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世界知名足球的縫制工序。
據曾在江蘇萬德工作過的人員透露,在2005年11月正式設廠之前,上海萬德就通過當地的中間人進行了2年多的合作。“中間人從萬德公司拉走球片,分發給當地農村留守婦女在家中進行球片縫制,并在家里集中完成膠膽、封口工序,做成成品足球后,運回上海萬德。”即便后期上海萬德在江蘇已經開設工廠,并通過耐克審核,外包加工的現象仍沒有停止。
成立于2001年的江西萬德則這樣展開業務:上海萬德負責與耐克等客戶洽談接單,訂單由工廠進行貼布、裁斷、印刷,江西萬德把球片拉到江西,并運用公司在江西當地的關系網絡,將絕大多數球片運到婺源比鄰的景德鎮的一些加工點;按說生產鏈條到此結束,但有些加工廠為了利潤或進度,會將球片分發到附近的村民手中。
根據以上說法,分包曾長期存在于耐克的手工縫制足球生產領域。據介紹,一名熟練工人一天能完成的縫制足球在4到5只,江西萬德的在冊員工(即使在冊,也不一定在工廠上班)只有130名,這也意味著每個月的產量在1.2萬只左右,但實際情況是,江西萬德每個月運回上海的足球數量是8萬只左右。而僅有100個工人規模的江蘇萬德,每個月的產量是2萬只縫制足球。
“即使是在冊的員工,平日也根本不來廠里上班,只有當耐克要來審核時,工廠負責人才會以10元/天的獎勵,召集他們來廠,制造出勤假象。”曾親歷這些“造假”現場的Mike對記者回憶。
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得知,按Mike的說法,耐克的工人們一天的“產能”高達10只甚至更高,才有一百多名工人月產8萬只手工足球的可能。
事實上,耐克的足球代工廠并不只是在中國發生外包現象!睹咳战洕侣劇方浂喾秸{查得知,2006年,巴基斯坦的足球代工廠——SagaSports就曾因“忽略勞工權益”被耐克方面終止代工關系。
為證實深喉的爆料,記者在本周撥打上海萬德的聯系電話,工作人員稱工廠即將搬遷,老板人在香港,但拒絕透露其聯系方式。當記者去往其位于上海南匯的工廠時,被對方以有保密協議為由拒絕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