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年 紅豆服裝從1400萬美元到1億美元的啟示
從1400萬美元到1億美元,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提到這樣爛熟于心的數字時,保持著一如既往的沉穩與低調,而這組數字正是紅豆集團5年來外貿總額飛躍式發展的真實寫照。
“入世五年,紅豆服裝不僅僅在外貿總額上有所飛躍,還從容應對了紡織品貿易摩擦,這個民族品牌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周海江暢談起入世給紅豆集團帶來的變化時,言語間始終帶著笑意,在他看來,面對入世的挑戰與機遇,紅豆集團最大的收獲就是完成了從產品制造向自主創新的轉變。
周海江說:“紅豆的這一重要轉變,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生意,現在,有些老客戶,僅一家企業在紅豆的外貿訂單就達30萬、40萬件套,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紅豆集團還準備在東南亞建立服裝基地,進一步擴大紅豆服裝的海外市場空間。
紅豆集團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作為一個相對多元化的企業集團,2001年紅豆集團產銷總額近30億元,到2005年達到117億元,而2006年預計將達到145億元。按照服裝占紅豆集團整個產業結構50%來計算,在這5年中,紅豆服裝的產銷量增長了近4倍。
而數據的背后,則是企業謀求轉型的堅定步伐。紅豆集團的老員工們幾乎都能回憶起入世后紅豆集團召開的一次動員大會,在大會上,周海江反復強調,服裝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但并不意味著服裝與信息技術、高新技術絕緣,相反,服裝業必須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管理,企業才能有更高的效率與效益,也必須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才能使傳統產業更具生機活力。
事實上,也正是為了更好地面對入世后的新一輪競爭,紅豆集團從2001年初開始啟動總投資達3.2億元的“三年再造新紅豆”工程。對此,周海江表示,入世后,一些歐美廠商開始直接到中國工廠進行采購,這正是服裝行業難得的發展機遇,企業一定要把握好。
“雖然入世后中國企業在短時間內訂單、利潤都有所增加,但也開始面對更多貿易紛爭,”周海江說,“這一切皆因中國沒有過硬的服裝品牌,要想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主動權,就必須打響民族品牌。”2002、2003年,紅豆集團先后在美國紐約、洛杉磯成立分公司,在品牌國際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但隨著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而到來的2005年,在周海江的記憶中顯得并不平靜,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所經歷的各種紛爭與波瀾,都讓他深刻體會到,企業從“產品制造”向“自主創造”轉變已是迫在眉睫。
曾經預想中的“自由貿易”變成了歐美的頻繁設限,對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減少數量上的出口,也意味著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2005年,周海江不得不將為了擴大出口份額而投資興建的新廠房暫時停工。在反思之中,他另辟蹊徑,以年薪120萬美元聘請法國服裝設計師到無錫,將紅豆服裝從單一的服裝加工轉型到以服裝設計為主的服裝生產企業。
在周海江看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在經歷著一次深度轉型——致力于產業升級和開辟新的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講,周海江認為,貿易摩擦為中國服裝行業帶來的洗禮未必是件壞事。
在談及未來發展戰略時,周海江表示,今后紅豆集團將立足于自主創新和塑造民族品牌,逐漸剝離“微笑曲線”最低端的生產份額,將位于曲線兩端的設計、營銷做大做強,讓中國的服裝文化真正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