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化妝品首次為中國品牌貼牌加工
近日,由天津天獅集團出品的中國本土兩款自主高檔全新彩妝——法都(Frenchic)和雅洛迪(Aprotie)在法國巴黎上市。這是中國本土化妝品品牌第一次在世界時尚之都亮相。在中國市場遍布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相繼被外資收購和吞并的背景下,這無疑給舉步維艱的本土化妝品行業開創了一個墻外高調開花的新模式。
據介紹,法都和雅洛迪是天獅集團(TiensGroup)力邀具有多年知名品牌化妝品制造經驗的法國芳香魅影集團(PARFUMD’IMAGEGROUP),根據2006年秋冬最新流行趨勢,為全球不同膚色、不同需求的女性度身定做的,共計345種產品。未來天獅集團的彩妝系列將會從法國巴黎輻射至歐洲及全世界。
法國芳香魅影集團此次全面為天獅貼牌加工法都和雅洛迪系列彩妝,這在中國的化妝品品牌中也屬首次。芳香魅影集團是法國一個歷史悠久的香水及化妝品生產集團,其擁有多年的化妝品制造經驗。
天獅集團總裁李金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化妝品業近20余年的發展中,盡管中國市場的容量在不斷擴大,卻無一家化妝品品牌做到世界知名品牌的行列,相反卻屢屢被外資品牌挫傷。本土品牌不僅幾乎在高端市場沒有地位,面對日益被壓縮的國內市場也是苦不堪言。經過10年的努力,天獅通過國際化進程已經成功的鋪設了全球范圍的渠道,借助這些渠道,天獅反其道而行,選擇了在本土以外發布此次兩個系列彩妝,這條道路不光是天獅自己的事情,也是整個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嘗試。因為歐洲占據了全球化妝品市場30%的銷售額,總額達1720億美元。既然我們有能力去分割這個市場,我們就應該行動起來,讓我們也成為他們眼中的“外資”。
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是天獅品牌的一個智慧。天獅沒有像一般國內品牌那樣,自產自銷,或者走低端路線。它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品牌的建設,通過國際品牌為其代工生產,節約大量成本,轉而專注打造品牌。而國際品牌的信譽與品質,又讓天獅從一開始就敢在國際市場與大牌和巨頭們比肩。
天獅集團組建于1995年,早在1998年,天獅就開始了其國際化進程的道路——開始全面啟動海外市場。從俄羅斯到烏克蘭、匈牙利、波蘭、德國、法國,很快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天獅在海外的營銷網絡已伸向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10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公司;業務渠道涵蓋19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00萬個家庭的固定消費者和5萬多個加盟店。這樣的環球市場的渠道鋪設不僅比國內市場更具有優勢和競爭力,而且讓許多國際化妝品牌都望塵莫及。
相關鏈接
中國是世界上化妝品生產企業最多的國家,光內資企業就達到5000多家,且尤以廣州為甚。這其中最多的還是國外品牌及合資品牌的OEM(代工又叫貼牌生產)工廠。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妝品企業,占了化妝品企業總數的90%左右,市場份額卻只有不到20%。
在過去10年間,寶潔、歐萊雅、安利等外資品牌已占到中國化妝品總銷量的60%左右,銷售額更是占到了90%左右。
顯然,外資、合資企業已經在中國的化妝品行業占據了主導地位。隨著這些品脾在中國市場的圈地運動,本土品牌的生存越來越舉步維艱。
2003年12月,法國歐萊雅集團宣布收購小護士;緊接著在2004年1月,歐萊雅再次宣布收購羽西,一時震動整個中國化妝品行業。今年4月初,有傳雅芳將收購絲寶集團。雅詩蘭黛全球總裁連翰墨更放言:中國已沒有可收購的本土品牌!
這句直白的“豪語”除了透露出外資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充分自信和野心外,更顯現了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尷尬境地。
本土品牌的生存壓力陡然加大。外資品牌已經不再滿足于原高端品牌的戰略定位,他們看重了被收購品牌在市場內的渠道優勢,正逐步向二三級市場擴散,要與本土企業一道分食低端市場的蛋糕。而由于原來本土品牌大多集中在二三級市場,外資品牌的進入,無疑加大了競爭的壓力。蜷縮于二三級市場的眾多廠家,其市場、盈利空間都在進一步被壓縮,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前景堪憂。
中國化妝品業已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到底該何去何從?中國化妝品該如何另辟蹊徑以“翻身自強”?
事實上,天獅彩妝的海外高調發布,也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