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市場的不規范,假冒偽劣產品的大量存在,廣告的夸大宣傳,是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的重要原因。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06年發布的第1號消費警示,就是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選擇美容產品。記者走訪北京幾家大型綜合商場、化妝品批發市場和一些美容中心后調查發現,高、中、低不同檔次的化妝品,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規范化妝品市場已成當務之急。由于高檔次化妝品多為純植物類原料加工而成,對人體傷害不大,因此很多都市白領女性都選擇這類化妝品。然而近年來,由于化妝品傷害案件屢屢發生,就連一些世界一流的化妝品品牌,其誠信度也受到人們的質疑。
據相關媒體報道,2005年10月,國際知名進口化妝品品牌“蘭寇”,在深圳化妝品市場九成涉假,多數為非正牌產品。消息傳出,令眾多“蘭寇”的忠實消費者大跌眼鏡。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媒體公布了調查結果:除了正規授權銷售“蘭寇”產品的東門茂業和西武百貨兩大商場外,市場上其他產品均為非正牌產品。有從香港流入深圳的“水貨”,還有從毗鄰的廣州進入的“行貨”。
“蘭寇”假冒偽劣情況僅在深圳一個城市就如此嚴重,那么其他高檔化妝品的情況又如何呢?為了更詳盡地了解情況,記者特地走訪了北京市化妝品市場。
記者首先對一些知名的大型綜合商場,如復興門百盛商場、東直門銀座百貨和西單中友百貨,進行了調查。這種綜合商場的一樓基本都設立了化妝品專賣柜臺,化妝品擺放得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記者調查了歐珀萊、碧歐泉、卡勒ZOO三種品牌。從價格上來看,這些商場相差無幾。從進貨渠道來說,95%的商場服務人員表示是正品貨,有5%的服務人員表示不清楚貨的來源。在對消費者的調查中,有85%的消費者認為商場的高檔次化妝品是正品,有10%的消費者表示懷疑,5%的消費者表示不清楚。
記者隨后來到北京有名的天意和萬通化妝品批發市場,為了了解高檔化妝品的來貨渠道和真偽程度,記者邀請了一位長期從事美容業務的業內人士同行。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這類市場的化妝品專賣店里,也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國際知名品牌,歐珀萊、碧歐泉等品牌也在其中,然而價格卻同大型綜合商場相差很大。比如碧歐泉牌青春眼霜的商場價是420元,而在天意的化妝品專賣店只賣280元左右。價格相差如此之大,跟化妝品專賣店的進貨渠道肯定脫不了干系。當記者提出對他們產品的真偽性表示懷疑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貨都是真品,價格便宜是因為他們老板直接托朋友從廠家進貨,并沒有走海關程序,也就是“水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所謂的“水貨”就是走私貨,是老板以自身需求的方式,少量多次將產品帶進內地,然后進行銷售,逃避關稅,因此價格比較便宜。
而另一專賣店的老板聽說我們要大量進貨時,更是拍著胸脯保證她的產品是真貨,還給我們看了一些產品進口的合法證件。同行的業內人士悄悄告訴記者,有些高檔化妝品是直接從廣州過來的,俗稱“行貨”。由于做得比較精細,在產品色澤和氣味辨別上幾乎與正品沒區別,唯一表露出來的就是價格方面的差異。
記者恰好遇上幾位正在購買化妝品的女士,便同她們攀談了起來。一位姓張的小姐告訴記者,她們平時來這里逛,一般很少買護膚品,最多買點小化妝品。然而有時在閑逛時,會有意外發現,這里有些高檔化妝品是真品,因為價格實惠,她們也會購買一些。用她們的話來說,這叫“淘金”,總體而言,在這種大型化妝品批發市場,是很難買到真貨的。
一番調查下來,記者發現,高檔化妝品批發市場的進貨渠道雜亂無章。在被調查的15名服務人員中,有7名表示他們的產品為“水貨”;有3名說是從廣州過來的 “行貨”;有5名表示不清楚產品的來源。
在北京的一些美容院里,同樣出售高檔次化妝品。那么這里的化妝品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記者通過一位業內人士得知,第一美容院的化妝品有一部分是直接從廠家購買原料,然后自己配制,再高價賣給消費者;其次就是“水貨”和“行貨”;再次有的美容院甚至還出售一些名稱與品牌化妝品非常接近的假冒產品。
令人非常不解的是,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在流通渠道上為何存在如此大的紕漏呢?
高檔化妝品:“水貨”“行貨”各占三成
由于高檔次化妝品多為純植物類原料加工而成,對人體傷害不大,因此很多都市白領女性都選擇這類化妝品。然而近年來,由于化妝品傷害案件屢屢發生,就連一些世界一流的化妝品品牌,其誠信度也受到人們的質疑。
據相關媒體報道,2005年10月,國際知名進口化妝品品牌“蘭寇”,在深圳化妝品市場九成涉假,多數為非正牌產品。消息傳出,令眾多“蘭寇”的忠實消費者大跌眼鏡。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媒體公布了調查結果:除了正規授權銷售“蘭寇”產品的東門茂業和西武百貨兩大商場外,市場上其他產品均為非正牌產品。有從香港流入深圳的“水貨”,還有從毗鄰的廣州進入的“行貨”。
“蘭寇”假冒偽劣情況僅在深圳一個城市就如此嚴重,那么其他高檔化妝品的情況又如何呢?為了更詳盡地了解情況,記者特地走訪了北京市化妝品市場。
記者首先對一些知名的大型綜合商場,如復興門百盛商場、東直門銀座百貨和西單中友百貨,進行了調查。這種綜合商場的一樓基本都設立了化妝品專賣柜臺,化妝品擺放得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記者調查了歐珀萊、碧歐泉、卡勒ZOO三種品牌。從價格上來看,這些商場相差無幾。從進貨渠道來說,95%的商場服務人員表示是正品貨,有5%的服務人員表示不清楚貨的來源。在對消費者的調查中,有85%的消費者認為商場的高檔次化妝品是正品,有10%的消費者表示懷疑,5%的消費者表示不清楚。
記者隨后來到北京有名的天意和萬通化妝品批發市場,為了了解高檔化妝品的來貨渠道和真偽程度,記者邀請了一位長期從事美容業務的業內人士同行。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這類市場的化妝品專賣店里,也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國際知名品牌,歐珀萊、碧歐泉等品牌也在其中,然而價格卻同大型綜合商場相差很大。比如碧歐泉牌青春眼霜的商場價是420元,而在天意的化妝品專賣店只賣280元左右。價格相差如此之大,跟化妝品專賣店的進貨渠道肯定脫不了干系。當記者提出對他們產品的真偽性表示懷疑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貨都是真品,價格便宜是因為他們老板直接托朋友從廠家進貨,并沒有走海關程序,也就是“水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所謂的“水貨”就是走私貨,是老板以自身需求的方式,少量多次將產品帶進內地,然后進行銷售,逃避關稅,因此價格比較便宜。
而另一專賣店的老板聽說我們要大量進貨時,更是拍著胸脯保證她的產品是真貨,還給我們看了一些產品進口的合法證件。同行的業內人士悄悄告訴記者,有些高檔化妝品是直接從廣州過來的,俗稱“行貨”。由于做得比較精細,在產品色澤和氣味辨別上幾乎與正品沒區別,唯一表露出來的就是價格方面的差異。
記者恰好遇上幾位正在購買化妝品的女士,便同她們攀談了起來。一位姓張的小姐告訴記者,她們平時來這里逛,一般很少買護膚品,最多買點小化妝品。然而有時在閑逛時,會有意外發現,這里有些高檔化妝品是真品,因為價格實惠,她們也會購買一些。用她們的話來說,這叫“淘金”,總體而言,在這種大型化妝品批發市場,是很難買到真貨的。
一番調查下來,記者發現,高檔化妝品批發市場的進貨渠道雜亂無章。在被調查的15名服務人員中,有7名表示他們的產品為“水貨”;有3名說是從廣州過來的 “行貨”;有5名表示不清楚產品的來源。
在北京的一些美容院里,同樣出售高檔次化妝品。那么這里的化妝品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記者通過一位業內人士得知,第一美容院的化妝品有一部分是直接從廠家購買原料,然后自己配制,再高價賣給消費者;其次就是“水貨”和“行貨”;再次有的美容院甚至還出售一些名稱與品牌化妝品非常接近的假冒產品。
令人非常不解的是,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在流通渠道上為何存在如此大的紕漏呢?
中檔化妝品:假冒偽劣問題突出
隨著化妝品市場越來越活躍,中檔次化妝品因為價格實惠,效果良好,而備受青睞。然而在女性受到“毀容”傷害的案例中,這一類產品占的比重卻相當大。
記者在銀座百貨和中友百貨調查時發現,由于中檔次化妝品價格適中,很受消費者青睞,因此商場里的化妝品專柜也比高檔次化妝品多了一倍。在50位被調查的女性消費者中,9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這里的化妝品來自于正規廠家,60%的消費者愿意選擇這種綜合市場購買中檔次化妝品,25%的消費者表示愿意去專賣店購買。
而在北京大中型化妝品批發市場,記者發現中檔次化妝品來源渠道五花八門。記者總共調查了15個化妝品攤點,40%的攤點老板告訴記者自己的貨來自廠家,30%的攤點老板拒絕回答記者的問題,15%的老板表示別的攤位的貨都是來源不明,自己的貨才是真的。
在北京天意、萬通、安安等化妝品批發市場,記者發現,像“玉蘭油”、“歐萊雅”、“李醫生”等品牌都有攤點出售。而且市場內還出現了一些名稱與品牌化妝品相似的產品。如在萬通就出現了“丁醫生”,包裝與“李醫生”非常相似,而價格卻相差很多。
記者通過對50位消費者的調查表明,有70%的消費者對這里的中檔化妝品可信度表示懷疑,有55%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沒有從這里購買過品牌化妝品,有80%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曾經在此購買過口紅唇彩之類的小型化妝品。
記者隨手拿了一瓶玉蘭油保濕面霜,打開瓶蓋一聞,氣味特別刺鼻。記者當即表示懷疑,并追問這些玉蘭油到底從何而來,攤點老板狡黠地反問記者:“這么便宜的價格你還想買到真貨?”玉蘭油在各大商場均有出售,統一定價為58元。然而經過記者一番討價還價,這邊價格竟比商場便宜了一半。
很多品牌化妝品外包裝上都沒有防偽標志。有的字樣還模糊不清,圖案與正品的有微小的差別,包裝盒的紙張也不硬挺。
從試用的效果看,記者涂上后感到皮膚干燥,沒有透氣感,就好像毛孔被鎖住了,雖然很油卻滲透不下去,沒有真正滋潤到皮膚深部。而真正好的化妝品在接觸皮膚時,就會覺得水潤潤的,用手擦開很快就看不見了,皮膚外觀有了很大改變。
記者以進貨為由與一位年近50歲的陳大姐聊了起來,她告訴記者,市場上的大部分貨都是從江浙一帶和廣州批發過來的,還有一些小型化妝品就批發于北京天意和萬通。她明確告訴記者,批發市場的貨大多數都是假冒偽劣產品。那么這些偽劣化妝品到底是從何而來呢?當記者想問及更詳盡的情況時,她閉口不言了。
在美容院里,記者調查了8名工作人員,其中60%表示是從廠家直接進貨銷售的,25%的工作人員稱自己貨源來自廣州,還有15%的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不清楚。
普通化妝品:讓人歡喜讓人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不少年輕女孩,為了使自己更加青春靚麗,紛紛購買各種化妝品美容,百元左右的普通化妝品成為他們的最愛,也因此使得普通化妝品市場繁榮異常。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普通化妝品中的小型化妝品現狀令人堪憂。
記者在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進行調查時發現,50名被調查人員中,有35%的年輕女性選擇在大商場購買化妝品,有40%的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仍有25%的消費者在大型化妝品批發市場購買化妝品。
在綜合商場里,“可伶可俐”護膚系列、“東洋之花”護膚系列受到年輕女性的歡迎,而各式各樣的口紅與唇彩,更是吸引了年輕女孩的目光,近年來流行的指甲油也讓很多女性為之瘋狂。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小型化妝品的質量狀況卻令人擔憂。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汪晨教授告訴記者,每天來皮膚科看病的年輕女性占1/3,其中因使用劣質化妝品過敏的占4%左右。
除了幾個知名的口紅唇彩品牌外,如今的綜合市場更多擺放著一些不知名產品,而年輕女性在選擇這部分化妝品時,更多注意的是顏色和款式。記者調查表明,85%以上的女孩在購買這類小型化妝品時不注重品牌。
在化妝品批發市場,針對年輕女孩的普通化妝品數量居多,其中小型化妝品占的比重幾乎占據整個市場的1/3。由于這種小型化妝品價格同綜合商場相差不大,但款式多,色彩多樣,因此很多女性消費者都圍攏在一起進行挑選。
看到有位女士正在購買唇彩,記者便同她搭訕交談起來。她告訴記者,批發市場的唇彩利潤薄,應該都是真品。她很多朋友都經常來此購買唇彩,這邊唇彩顏色花樣都比較豐富,可以盡情挑選。
記者試用了幾支唇彩,發現有些唇彩味道特別濃厚,有的為了襯托效果,還采用珠光等具有閃爍效果的成分,涂上去后光澤亮麗。但聞起來都有一些刺鼻的味道,能明顯感覺到里面添加了化學色素成分。
記者看到批發市場的指甲油,好多連基本資料都沒有,屬于“三無”產品。據了解,這些小型化妝品90%來自江浙一帶的小工廠,質量狀況實在令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