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秀雷敦,這個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跨國企業,在中國走的路卻更像個中小企業,從一些不為其他跨國公司注意的小產品著手:在產品線上,游走于藥品和化妝品之間,取兩家之長;在銷售渠道上,把商店賣場和藥店結合在一起,多點并進,增加旗下產品在大眾的曝光率。
從小產品入手
有著百年歷史的曼秀雷敦,在中國顯山露水、吐氣揚名的竟然是旁人并不起眼的潤唇膏,這似乎令人難以琢磨。但事實就是這個抹在嘴唇上的小東西,讓曼秀雷敦賺得盤滿缽滿。去年在中國市場上,每賣出去的10支潤唇膏中,就有7支出自曼秀雷敦之手。
對此,其日本總裁山田邦雄認為,這個產品的成功就是抓住了一塊特別的市場,化妝品與藥品結合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通過一種產品體現健康和美麗兩種追求。山田解釋說,在生意場上,不是每個公司都能做到最大,但是只要你肯下功夫,都可以成為一個有特色的企業,只要有特色就可以生存。
對于縫隙營銷,曼秀雷敦(中山)藥業有限公司全國營業經理徐思遠這樣詮釋:小產品往往是大公司忽略的空白點,而曼秀雷敦不走大眾化、大路貨的路線,堅持發掘特殊、尚待開發的市場。如其潤唇膏系列堅持“護理+藥用”,強調健康護理功效,另加之其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故每年銷售增長率在50%以上,去年在屈臣氏護理與健康產品品類銷售榜上甚至排到第一的位置。徐思遠道,因學會獨辟蹊徑,故相對其他行業激烈的競爭態勢,曼秀雷敦在潤唇市場一直游刃有余,強勁的競爭對手幾乎沒有。
創新思維制勝
有了一個創新的市場理念還不行,企業還要有足夠的資源和耐心去推廣這種創新、引導消費者去消費這種創新。否則,空等市場預熱,只有空余磋嘆。
從競爭的角度出發,專家化是差異化經營戰略的另一種表現。回顧曼秀雷敦在中國的十年之路,1991~1996年是其在中國經營的痛苦期。這段時期,曼秀雷敦潤唇膏只有5個單品,因為產品單一,在中國市場陷入季節銷售不平衡的境地。1996年是個轉折點。其不但投入其他新品,還不斷延長潤唇膏的產品線。通過更新換代,潤唇系列由當初5個品種一下發展到30多個品種,成了名副其實的潤唇專家,也解決了季節銷售平衡的問題。
而在市場推廣上,曼秀雷敦的明星廣告策略也標新立異。1993年曼秀雷敦請來男明星拍“潤唇膏”廣告,先是林志穎后是金城武。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有意識地引領消費者轉變消費定勢,告之受眾“潤唇膏非女孩的專利”。在一系列的男明星廣告顯效后,2000年曼秀雷敦啟用女明星,請來婦孺皆知的林心如拍廣告,突出“健康、時尚、活潑”這一理念。
1996年作為曼秀雷敦的轉折點,還緣于其將另一有市場潛力的產品“新樂敦”眼藥水推向中國市場。“新樂敦”的投放當時是個很大膽的舉措。在投放當時有同行不斷忠告:在中國目前以治療為主的消費心理層面上,不強調療效而以保健和日用為主的“新樂敦”會否太前衛?事實證明,做市場必須要有超前性,還要有一點標新立異的膽兒。果然,不過5年的時間,“新樂敦”目前已占領中國眼藥水半壁有多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