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堆收揀過珍珠后的貝殼,在經過清洗后,臟又黑的貝殼表面變成光鮮白亮,在經過專門的機器粉碎后變成了潔白細膩粉末,而且搖身一變成為既可食用又可美容的珍珠粉。
貝殼粉假冒珍珠粉,整個珍珠深加工行業陷入漩渦。
9月19日晚間,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浙江諸暨存在大量珍珠粉加工企業以貝殼粉假冒珍珠粉,公開造假。行業整頓風暴刮來。
9月21日,珠力寶珠業有限公司、暨市臺胞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諸暨市人民政府多個部門牽頭下,諸暨市所有珍珠粉加工企業都停產整頓。
珍珠是諸暨市的品牌名片,諸暨市是國內最大珍珠集散地,每年交易量占到國內總量的90%-95%,目前珍珠交易已經萎縮,而珍珠粉銷售也因消費者的“恐慌”,已經出現停滯。
貝殼粉假冒珍珠粉累及的不僅僅是加工企業,企業炒作的納米概念珍珠粉,同時遭受重擊。作為珍珠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Z.002173),也因炒作濫用“納米珍珠粉”概念,實際未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納米尺度,被要求停止銷售。
造假者圖一時小利為行業帶來的是滅頂打擊。諸暨市一珍珠粉生產企業銷售人員說,“珍珠粉造假哪都有,關鍵是人心壞了,一切都壞了。”
珍珠粉貝殼造
工業用氫氧化鈉,具有極強的腐蝕性,能把貝殼上的黑皮去掉。“工業用氫氧化鈉配制藥水的清洗晾干后,直接加工成貝殼粉,并根據顆粒細度分為1號粉、2號粉、3號粉,每噸出廠價分別為2800元、1600元和950元。
而當地企業告訴本報記者,當地的貝殼以前到處是,篩選出來的貝殼每噸售價幾百元,一般用來加工紐扣或飼料。最近幾年因為貝殼也能變成珍珠粉,貝殼也熱銷起來。
涉嫌造假企業中,當地較大的企業包括珠力寶珠業、臺胞醫藥等公司。9月21日,臺胞醫藥保健公司總經理張震告訴記者,“出問題的主要是委托加工業務,客戶提供原料粉,我們替他們后期處理,然后包裝。我們自己的牌子依美珍珠粉以及膠囊都是珍珠粉做的。”
他解釋說,“央視曝光是一個樣品,2009年一個客戶因為訂單多就委托我們給他做代工,有部分產品拿過來,但是后來那個客戶的訂單沒做成,我們最后就沒做下去。”
另一家企業珠力寶珠業,是一家老牌珍珠粉廠。在該廠車間里,大量白色粉末經過烘干處理后,直接進行包裝。董事長何鑫華表示,每年會加工兩三千斤貝殼粉。
珠力寶珠業總經理孟丹霞解釋說,“我們是一個珍珠養殖、深加工一體化的珍珠業公司,我們的生產線加工珍珠粉,但是不能加工貝殼粉的。何董(董事長何鑫華)的意思是如果客戶明確采購貝殼粉我們可以提供,我們向產區內小企業采購賣給客戶。”
一家企業銷售人士表示,“相對來講大的廠家真的多,假的少。”
張震介紹,臺胞醫藥2009年珍珠粉加工量不到2噸,“這段時間不景氣,訂單不是很多。在珍珠粉加工行業內,我們也是高不成低不就,也不甘于沉淪做假貨的。”
作為一家擁有GMP資格證的企業,卷入造假漩渦,張震表示,“問題曝光后政府處罰肯定是有的,也是避免不了的,做錯了會承擔后果。”
勒令停產整頓
珍珠粉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本草綱目》記載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潤膚祛斑等功效。珍珠粉要具備這樣的功效,就必須使用純正的珍珠做原料。
中國是珍珠的故鄉和世界珍珠主產地,占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浙江省諸暨市更適應為養殖淡水珍珠,成為最主要的產區,被譽為“中國珍珠之鄉”。
而諸暨珍珠出產又主要集中在山下湖地區,始于上世紀70年代,該地區是國內最早養殖珍珠。張震告訴記者,目前山下湖地區已不是最主要的淡水珍珠養殖地,目前淡水珍珠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蘇等地。
但是山下湖地區憑借珍珠深加工優勢成為國內最大的珍珠集散地。張震告訴記者,“諸暨這邊每年珍珠交易量占到全國交易量的90%-95%,達到1500噸。”
但是這一次,諸暨倒在了自己人的造假上。
除了珠力寶珠業、臺胞醫藥陷入涉嫌造假漩渦,另兩家大企業山下湖集團股份公司、生命之光珍珠有限公司也因其千足牌、不凡牌“納米珍珠粉”,涉嫌虛假宣傳未能達到國家標準,而被點名批評。
事件曝光后,諸暨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已經行動。孟丹霞告訴記者,日前市政府開了一天的會,研究對策。張震與孟丹霞都告訴記者,在市政府的牽頭下,衛生、質檢藥監工商等部門已經聯合洗發通知,要求所有涉及珍珠粉加工企業,都停業整頓,無論大企業、小企業都要整改。
除了被勒令停業整改,市場沖擊業已顯現。珠力寶珠業總經理孟丹霞告訴記者,“由于市場恐慌心理,除了老客戶信任外,新客戶都心存顧慮。”
張震表示,這一次對行業打擊很大,珍珠能達到珠寶級的很少,首飾方面也不算太多,剩下的大量次級品需要找出路,做珍珠粉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現在這條路又出問題,令人擔憂。
在這次風波中,諸暨市西施珍珠粉廠未被點名。該企業是一家集體企業,每月的珍珠粉加工量為150公斤左右。該公司董事長詹小波告訴記者,“造假致使個別的廠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有問題,我們的產品一般銷往超市和藥廠,‘上藥’牌珍珠粉就是我們提供的原料。”
不過,張震告訴記者,“貝殼加工這一塊很細化的措施還沒出來。”而處罰也沒有下來。
納米級別是與非
身價幾十元錢一斤的珍珠粉包裝成“納米珍珠粉”,身價漲至3000元一斤,成為眾矢之的。
上述銷售人士告訴記者,普通珍珠每斤80元左右,加工成珍珠粉每斤170-180元,如果級別高些的珍珠加工后會貴些。
在此次珍珠粉造假中,作為納米感念的炒作者,山下湖和生命之光的納米珍珠粉也因未能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納米尺度被點名。
山下湖的爭議早已有之。而本報記者,在查閱資料發現,財經打假人士夏草曾質疑,山下湖2009年年報可能存在造假情節,存貨余額再創新高,2009年期末凈值高達4.7億元,并對存貨作有錯推定假設,要求查清數億珍珠存貨的真實性。
9月20日,山下湖緊急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浙江英格萊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納米珍珠粉”產品經國家納米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未能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納米尺度要求,公司決定“2010年9月19日起停止銷售‘納米珍珠粉’產品”。
英格萊制藥有限公司2009年銷售收入為22.30萬元,占公司當年合并報表銷售收入的比例為0.078%。
上述銷售人士表示,以納米為概念主要是為了銷售宣傳,實際上,要達到所有的珍珠粉都達到100納米國家標準尺度是很難的,只是部分才能達到。
山下湖生產的千足牌以及生命之光的不凡牌納米珍珠粉有近7%的顆粒介于100納米至135納米之間。這與其所宣傳的都達到100納米尺度不符。
張震表示企業以“納米珍珠粉“進行宣傳,炒概念是有的,7-8年前納米是個新事物,企業作為宣傳由頭也沒有錯,事實上,其他行業炒作的也是比比皆是。
張震道,“政府明確要求,所有涉及退貨的,企業要一律給予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