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宣稱“追求優質生活、細節彰顯品位”的荷蘭家電巨頭飛利浦這一次讓消費者失望了。在被曝光節能燈不節能之后,面對消費者的賠償要求,飛利浦方面僅承認產品能耗超標,但表示“產品無安全隱患,公司不會賠償”。
飛利浦上黑榜
凸顯行業亂象
通常,節能燈耗電量只相當于普通白熾燈用電量的1/5-1/4,大大節約了能耗。在國家鼓勵低碳節能的大背景下,涌入這個市場的企業越來越多,但檢測顯示,市場上的節能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省電。
向來被飛利浦引以為傲的照明節能產品在今年3月底登上了北京市消協的黑名單。飛利浦一款標識5瓦的節能燈,12個樣品的實際功率均在6.1-6.4瓦之間,超標22%-28%。
隨后,飛利浦表示道歉并進行自查,并發現,2010年10月前飛利浦照明生產的節能燈某些批次產品出現問題。飛利浦已經將未售出的產品全部撤出賣場或專柜,而對于售出的問題產品,同意消費者退貨。但這一事件至今仍未畫上句號。
企業稱不是安全問題
不賠償
不少消費者對于飛利浦只道歉不賠償的方式并不認同,索賠的呼聲越來越高。有消費者表示,一款節能燈售價不高,即使可以更換合格產品,消費者也不一定會費盡周折去更換產品,但是虛標能耗的行為構成一種消費欺騙,不賠償對消費者來說很不公平。
然而時至今日,飛利浦方面仍未對賠償做出任何承諾。飛利浦照明公關經理胡征宏向記者表示:“未對消費者采取賠償是因為產品并不存在安全問題。我們已經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出臺了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對有問題產品進行更換。”
對此,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認為,產品虛標能耗欺騙了消費者,讓消費者高價購買不節能的產品。企業若不對消費者進行相應的賠償,就嚴重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若考慮企業的聲譽,為今后的長遠發展做打算,飛利浦應該對消費者做出相應的承諾。
監管缺失
致使問題頻出
為什么大品牌產品還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都是監管缺失惹的禍。從節能燈構造來看,一個完整的節能燈包括燈管、燈頭、塑料件及電子元件在內的多個零部件。目前,這些零部件的生產散落在中國各個角落。飛利浦的原材料來自不同資質的廠家。飛利浦的代工企業有浙江陽光照明、橫店得邦以及杭州飛華等公司。
“飛利浦找到的代工企業,并不是個個都具備實力,并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曾為飛利浦做過少量貼牌業務的廣東雪萊特照明公司市場部副部長魏志權此前曾向媒體透露。
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會長郭修也表示:“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歸根到底,是因為節能燈市場規模大,但進入門檻太低。沒有資質的代工企業進入這個市場,引發了質量危機。”
不過,飛利浦并不認同對代工企業監管缺失的說法。胡征宏向記者強調,飛利浦的照明產品并不是代工生產。這些企業都是飛利浦的合資企業。
對此,劉步塵指出,是合資企業也好,是代工也好,這都不能成為產品出現問題的理由。如果大的企業不加強監督和管控,產品質量頻頻出現問題,將喪失消費者的信任。
稀土漲價
致原料“調包”
節能燈的主要原材料熒光粉來自于稀土。自2010年11月份至今,稀土價格成倍增長,最高漲幅達124%。在稀土價格的傳導下,作為燈管重要原料的三基色粉(即稀土粉)的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稀土粉的用量多少,直接決定了燈管的質量和成本高低。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許多企業開始用鹵粉替代稀土粉。鹵粉是一種比稀土粉價格低廉、品質卻差的原料。“如今,小一點的企業也開始用鹵粉做替代品,大一點的企業則使用比例較低的稀土粉混合熒光粉。”
這無疑為質量“隱患”埋下了伏筆。外包生產廠家無法從加工費中獲取利潤,自然會選擇通過降低原材料成本獲取利潤,而稀土價格的上漲更進一步擠壓了代工廠的利潤。業內人士指出,原材料上漲,代工廠擔心丟掉客戶只能默認拿單下來做,背后偷工減料來應對成本壓力。商報記者 孫聰穎/文 田藝/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