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任凱 本刊記者 宿希強
“配件牟利”現象的另一面是,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上游配件行業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因而被逼無奈創新求變,謀求新的增長點。因此,這對家電企業來說,又是一種市場空間的擠壓。因此,家電企業的共識再次被鎖定在了“轉型”。
“配件牟利”現象的另一面是,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上游配件行業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而在2012年度家電市場情況不甚明朗之際,家電配件上游渠道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在新的領域謀求增量,減輕成本上漲之痛。所有人都認識到,一味期待旺夏,等待國家新的激勵政策出臺只會陷入被動。
成本上升與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白電企業在2011冷年普遍遭遇了營銷增幅放緩帶來的沖擊,許多領軍家電集團諸如美的、海爾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較之2010年度的兩位數增長幅度減緩至單位數。從整個家電產業鏈而言,這種影響也是相互的。最新年報分析,家電產品的上游配件企業營業成本的增長是導致其營收放緩的直接原因之一,而國家刺激政策的退出、空調行業的高庫存也影響著壓縮機的出貨乃至整個上游渠道鏈。
而這些動蕩,都給以三花集團、華意壓縮和海立集團為代表的上游配件企業以側面敲擊,紛紛加緊布局開拓新領域新營銷渠道,謀求新的增長點。
最新的2011家電年報顯示,過去的一年,上市家電上游配件企業在整體并不理想的行業形勢下,都依然取得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三花的營業增幅同比最顯著,而華意壓縮在凈利潤上以超過60%的巨大增長幅度在配件行業中獨占鰲頭。不過,營收凈利潤的同步增長雖然直觀地反映出它們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但這并不能表明上游配件企業沒有在2011年受到產業鏈惡劣環境波及。從報表中分析,代表性的配件企業在單品毛利率中都有相關主營業務的單品利率出現了負增長。如三花空調元器件營業收入在去年已然實現了36.69億元,同比增長28.33%,毛利率更是達到了25.95%。與此形成對比的則是冰箱元器件,營收僅為1.06億元,同比跌幅為5.82%。華意壓縮盡管在配件的營收上取得較之往年5.48%的增幅,然而在主營業務壓縮機領域受到外部環境的牽制影響,出現了小幅下滑。海立股份亦如此。
分析原因不難得出,作為產業鏈的上游,生存壓力一部分也傳導自下游制造廠和終端市場。據悉,高預期、樂觀判斷導致家電企業今年年初開始產能擴張,但是一系列緊縮宏觀政策形勢猶如給熱漲的行業澆來一盆冷水,在家電下鄉等政策效應減弱的同時,家電市場開始降溫,企業一改此前高預期的判斷,對后市普遍持不樂觀預期,原來敢做庫存的企業,現在變得謹慎、瞻前顧后,承擔不起高庫存風險。此外,終端降溫也讓家電制造企業資金回旋不暢。這種產業鏈的壓力無疑也讓上游配件企業感受到“寒意”,最為直接的影響即是來自家電制造企業的訂單減少了,即使訂單不變,面向這些配件企業的要求也提高了。
種種因素交織作用之下,上游配件企業在過去一年營收增長中夾雜著成本增長的羈絆也就不足為奇。無論是三花股份還是華意壓縮和海立股份,成本上漲幅度在一年里都超過了20%,也就是最少也有8億元的成本攀升,這個數字已經著實驚人。
壓力下轉型求變,增量發力新領域
記者了解到,三花股份已開始走出單一上游元器件制造領域,對下游企業的滲透,對包括太陽能、商用空調新領域的開拓都說明了企業未來的發力方向,增加了電子膨脹閥、電磁閥等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并以一拖二、一拖多和熱泵熱水器為新的開發方向發力,在產品結構優化中力爭在3-5年內實現3億元的銷售規模。同時為了轉嫁國內生產下游的渠道壓力,三花不僅在全國新設4個工廠,也同步加快了海外并購的步伐。
華意壓縮則表示,由于銅、鋼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產品成本增加,使得產品毛利率有一定幅度下降。另外,壓縮機產品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4.66%,主要是出口收入大幅增加所致。面對國內市場增長不斷下滑的嚴峻形勢,華意壓縮加大了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不斷拓展海外銷售的新區域和新客戶,除歐洲和中東等傳統出口地區外,2011年華意壓縮出口業務拓展到巴西、智利、立陶宛等國家和地區,新增了LG、惠爾浦等客戶,共出口壓縮機706萬臺,同比增長40.36%,出口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28%。
海立方面,今年2月28日,上海海立第一條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流水線投產,歷時8年,投資1.5億元的項目,讓海立走出了自己熟悉的家用空調壓縮機領域,開始多元化進程。在年報中其也明確提出除了車用空調壓縮機外,企業在熱泵熱水器用壓縮機、干衣機用變頻壓縮機、風電光電新能源壓縮機等領域有了全新的進展。
而就在5月初,海立更是不惜“半路出家”,涉足電動車領域,攜其新能源車用電動渦旋空調壓縮機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2012世界電動車大會。其新型車用電動壓縮機整合了渦旋流體壓縮機械、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變頻驅動控制三大領域的先進技術,也足見海立瞄準新領域并非一時興起。
盡管在年報中有喜有憂,成本升級之痛與營收增長減緩如影隨形,但這也給上游配件企業在壓力之下打開了一扇窗戶,三花、海立和華意壓縮等龍頭配件企業已經作為行業表率做出了轉型和改變,開始更多地投身節能環保、高效高附加值領域,也將更長遠的目光投射到海外市場中。
正如家電業內部人士所言,產業鏈壓力盡早向上傳導,對這些上游配件企業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配件企業通過新材料、新工藝等創新改革方式,尋求新的競爭力的同時,或許還能開拓出其他領域新的客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