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中國可能又要摘得一個新的“世界第一”,這次是中國富人們的功勞。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正在迅速地追趕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面臨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這些奢侈品牌也紛紛為中國“轉舵”。
外媒嘆中國人一擲千金
3月份的一天,巴黎香榭麗舍大街LV(路易威登)總店。
春寒依然料峭,打折季也剛過,但香街的LV總店,這個時尚朝圣者心目中的“麥加”,從來都是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三層樓高的總店內,幾位亞裔面孔的導購異常忙碌。來自臺灣的linda(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畢業于巴黎一所高等商校奢侈品管理專業,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忙一樁“大買賣”,嘴角帶笑,走路生風。
這個顧客是一個微胖的中國人,看起來不到30歲,一身名牌,背“古馳”斜挎包。“我要一個neverful送女朋友,一個中號speedy,還想給老爸老媽各挑一個合適的,你推薦一下。對了,你們的旅行箱在哪里?”
用略顯生硬的普通話,linda為他介紹了好幾款價位在人民幣一萬以上的包,大多是街市上常見的老花款。幾乎沒有太多挑選,這個一直在玩手里Iphone4,間或打電話的大男孩隨意地指定了兩個。
這名男子最后選定了4個包,一條皮帶。結賬時,他輕車熟路地拿出幾本護照。linda耐心為他辦好了退稅單,包裝好,滿面春風地送走了這個“小財神”。整個購物過程不到40分鐘,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幾個包和皮帶的價值合人民幣近5萬元。
據記者觀察,逛香街LV的人很少有空手出去的,但大多數顧客只買一到兩件商品,試用和考慮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對普通法國人來說,一個包700到800歐元,也不是小數目。
隨行的法國朋友薩碧娜告訴記者,法國人的平均月收入不到兩千歐元。“買一個LV包,那是對自己的大獎勵,要用很多年的,”她感嘆道,“中國人太有錢了!”
這種印象不唯薩碧娜獨有。近年來,中國富人在全球屢屢制造“一擲千金”的豪闊印象,外媒對華人在奢侈品名店瘋狂掃貨的報道也并不少見。
記者在巴黎著名百貨“老佛爺”和巴黎春天百貨看到,由于消費者太多,一些奢侈品店如“LV”、“GUCCI”、“香奈兒”等,不得不在門口拉起護欄,限定人數入內購物。門外排著長龍的,大多是華人面孔。
英國商家期待“北京鎊”
中國富人日益增長的奢侈品購買力也被越來越多數據證實。咨詢機構麥肯錫3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增長18%,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屆時中國市場規模將超過當前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在2009年,這一數字是100億美元。
去年11月,咨詢公司貝恩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09年,中國人購買的奢侈品中有56%是在海外消費。英媒體稱,這是因為中國國內對奢侈品征收高額關稅。
在英國,媒體把中國買家的錢稱作“北京鎊”,這是仿照“英鎊”創造出來的詞,用以形容中國人的有錢。“中國有錢人要買下倫敦!”他們在文章里驚呼。
“北京鎊”涉足的產業不僅是奢侈品消費大牌,也包括地產、汽車、紅酒、收藏品等。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買家是倫敦市中心高端房地產市場花錢最多的人,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大陸買家在高端房地產方面的平均開支達650萬英鎊,超過馬來西亞和香港。
在法國,中國買家也蜂擁向紅酒產業。記者在居住的酒店碰到幾個來自中國的紅酒采購商,其中一個告訴記者,他們這次來法國,就是來考察波爾多市的紅酒酒莊,準備買下其中的一個,用以供應國內市場,因為,他們采購回去的紅酒賣得實在太快了。“與其花時間和精力來找酒莊,四處選酒,不如干脆自己買下一個來經營,錢不是問題。”
去年底,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240多瓶拉菲酒莊的葡萄酒,四小時的拍賣,240多瓶酒拍出840萬美元的高價,是先前預計的3倍多。“我們的每一瓶拉菲都會很快賣掉,”這名采購商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