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在14日晚公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1》中指出,2011年部分企業將難以通過提高銷售價格來覆蓋成本上升,并預計小企業、房地產企業等將面臨資金緊張,房地產開發及住房消費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將出現下滑。
2010年第四季度央行對內地企業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出現明顯上升, 多數企業預期2011年原材料價格仍將震蕩趨升,但漲幅可能趨小。
-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發生巨變? 拉鋸戰背后暗藏的資金動向!
央行指出,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企業難以通過提高銷售價格來覆蓋成本的上升。同時,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效果逐漸顯現,預計房地產開發和住房消費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將出現下滑。
另據央行調查結果顯示,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資金周轉基本正常, 資金狀況總體良好。但受流動性持續收縮影響, 信貸投放緊張, 銀行議價能力的提高以及企業資金需求的增加將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部分企業, 尤其是小企業、微型企業、房地產企業將面臨資金緊張。
此外,央行還指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企業在經營方式、盈利能力、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等方面的變化也應引起關注。
----------------------
央行警示中國政府部門隱性負債問題
中國央行14日就中國政府部門財務狀況分析說,政府部門財務狀況良好, 債務水平總體較低,但又警示,政府部門隱性負債問題值得關注,同時地方政府融資等隱性負債在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背景下亦可能出現損失。
央行指出,政府部門名義債務余額占GDP比重不高, 但隱性負債規模較大, 主要表現為:
大型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一些共管基金;一些政策性或準政策性金融機構大量發債;一些政企不分的部門負債較高, 如鐵道部的債務余額較大;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存在缺口。
就外界關注的地方政府財務狀況,央行更直陳:地方政府的隱性負債問題也不容忽視, 2010年,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貸款余額占同期一般貸款的比重仍然較高, 部分地方融資平臺運作不夠規范, 在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出現損失的可能性加大。此外, 地方政府在社會保障資金和住房公積金等方面存在的欠賬以及村鎮債務等隱性負債問題, 都增加了財政風險。
央行今日發表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1》全文除論及上述問題外,還公布數據稱,2010年全國財政赤字10000億元,占GDP比重為2.5%,年末,中央政府國債余額67685億元, 比上年增加9735億元, 增長16.8%,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為17.01%。(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