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倫•赫納 哈佛商學院教授
塔倫•赫納:你可以想象得到,這是非常微妙的。在短期內,人們有那樣一種動機 ,對于所有的問題不是看得那么透徹,因為他們想展示出兼并和收購非常具有吸引力,但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因為隨著收購的到來,他們會發現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斯蒂格利茨 著名經濟學家 諾貝爾獎獲得者
斯蒂格利茨:當一個國家的某公司買了另一個國家的某公司時,伴隨而來的挑戰就是,你如何將一套模式 ,很好地運用在你所購買的公司上。

潛心研究日本經濟多年的財部誠一發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現的日本企業海外并購潮中,到處充斥著這種樂觀的動機。
財部誠一:當時日本從買梵高的《向日葵》,到買洛克菲勒中心,買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在那個時代企業或個人都是一樣的,當融資環境十分寬松的時候,人們對于海外投資的認知就會變得很幼稚,對于投資對象的估值也會變得不那么嚴密。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三菱地產下定了購買洛克菲勒中心的決心。高木茂當時是公司財務負責人,對三菱地產急切的出手,他有深刻體會。
高木 茂:被問到有沒有錢的時候,沒錢也不能說沒有,沒有也都只能說,我會去想辦法。
登上洛克菲勒中心250多米高的平臺,曼哈頓風光盡收眼底。洛克菲勒中心的市場地位,也理應如同它的高度一樣,成為全球最頂尖的商業地產,成為美國房地產的領跑者。三菱地產究竟能不能看到這一幕呢?
安井孝之:三菱在日本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專業公司,但不動產這個行業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行規、習慣等等,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所以即使在日本本土經營的好,不代表在國外就做得好,大概三菱當時就有一種錯覺。
其實,在洛克菲勒中心里面還隱藏著一個秘密。1985年,洛克菲勒中心曾經為兩家房地產公司出面擔保融資13億美元。并購后,這個秘密成為三菱地產一個沉重負擔。
比巨額債務更直接的打擊來自美國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美國經濟讓曼哈頓的房租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實際租金水平只有三菱地產原先預計的一半。
這是一份1995年三菱地產的內部報告,這份報告估算,五年后洛克菲勒中心將出現3.62億美元虧損。
財部誠一:美國經濟是早于日本進入泡沫階段的。于是,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這一過程中,美國的泡沫已經在逐步破滅。從這個時間點看的話,當三菱地產買洛克菲勒中心時,剛好趕上了美國地產的價格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在這個時間點之后,美國的經濟景氣越來越不好。
壓垮三菱地產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急劇升值的日元。1989年到1995年,日元兌美元匯率升值了一倍。三菱地產沉淀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巨額美元資產無形中消減了。
安井孝之:最終連三菱地產本身也出現了赤字,由于洛克菲勒中心本身的財務狀況十分糟糕,從而波及到三菱,三菱地產本來是一個收益十分穩定的公司,但受洛克菲勒中心赤字的拖累,最終自身出現了歷史上首次赤字。
夕陽西下,洛克菲勒中心的影子投射在紐約最繁華的大道上,但是,當時光回到1996年,同樣的影子在三菱地產的眼中,也許是一道難以揮去的陰影。
這一年,三菱地產做出決定,放棄洛克菲勒中心為期100年的經營合同,以3.08億美元的價格,搭上8億美元債務,將它賣回給洛克菲勒集團,整個并購損失1500億日元,以當時匯率計算,超過10億美元。
高木 茂:我們有維持一百年(合同)的保障嗎?泡沫經濟崩潰了,公司的業績也急劇下降,連公司自身都維持不了一百年,一百年的合約還不是一起消亡嗎?
跨國并購的失敗率高達70%,幾乎是風險最高的商業活動。在跨國并購的歷史中,有許多馬失前蹄的先例,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收購美國克萊斯勒、來自中國臺灣的明基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寶馬并購英國羅孚汽車,這些當初被看好的強強聯手最終卻都演變成了損失巨大的慘敗。哈佛大學的赫納教授長期跟蹤跨國并購,從一個個案例中,他看到并購風險幾乎無處不在。
塔倫•赫納 :(并購)成功的比例不是很高,而在跨國并購中會更加低。為什么會更難呢?因為就算你愿意坦誠,這里面卻存在著文化、語言的障礙,習慣也有所不同,人們理解同一個信息的方式也有不同,人們對于報告的內容,考慮也有所不同,跨國間的交流還有著很多困難。
哈佛大學的另一端,一座銅像已經在這里矗立了130年。他就是這所著名學府的第一位捐助人--約翰•哈佛。在當地有一個傳說,撫摸他的左腳就能帶來好運。久而久之,人們把哈佛的這只腳摸得錚亮。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在企盼幸運。但顯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就此迎來好運,跨國并購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