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吉說,由于長期受內戰影響,米蘇拉塔、的黎波里和塞卜哈等許多利比亞城市的住房和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蘇爾特和拜尼沃利德等城市也是如此。他舉例說,作為卡扎菲武裝和“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曾激烈爭奪的重要戰場之一,利比亞西部城市米蘇拉塔遭到毀滅性打擊,許多房屋損毀嚴重,市內幾乎沒有合格的基礎設施。因此,未來的政府將會投入巨額資金,大力重建受戰亂破壞嚴重的城市。
法拉吉說,住房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利比亞新政府優先考慮的重建領域。目前中國在利比亞的在建項目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因此中國企業在利比亞重建中面臨機遇。
但中國企業在利比亞重建中也將會面臨風險,包括對原有合同的審查和新技術標準的制定等。
法拉吉指出,鑒于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特殊關系,中國企業在利比亞的重建中也將面臨一定的政治風險。他舉例說,在一個項目的承包中,如果西方企業和中國企業的條件和實力相當,利比亞新政府很可能向西方企業傾斜,給予其優先權。
法拉吉建議,中國企業目前應著手為重返利比亞做好程序上的準備。他說,中國企業當前應和利比亞前政權或現政權的人士保持口頭或書面聯系,既可以通過電話聯系,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聯系,以便維系人脈,及時了解利比亞國內的情況。
法拉吉還指出中國企業特別是建筑企業今后在利比亞需要注意的問題。他說,雖然“過渡委”宣稱在未來的重建中要給支持自己的國家優先權,但決定各國企業在利比亞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將是技術水平。
法拉吉說,過去利比亞建筑領域的行業門檻低,今后這一行業的標準將大幅提高,逐漸達到國際水準。因此,他建議中國企業在利比亞重建中首先要注重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
法拉吉提醒中國企業,不要盲目參與利比亞重建,而應量力而行,仔細研究新合同,規避風險。他說,一些大型中國建筑企業過去在利比亞的工作出色,得到認可,但許多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表現堪憂。他建議中國在利比亞重建中應注重增強企業的規模和實力,而非數量。
談及合同價格,法拉吉認為中國企業過去在利比亞的合同價格偏低。他說,目前國際市場上無論是原材料價格,還是人力成本,都有了大幅上漲,因此中國企業應向利比亞新政府提交書面申請,要求提高已簽訂合同的價格。他認為這一合理要求很可能會被接受。
法拉吉還指出,中國企業過去的公關能力太差,今后需要重視。他建議中國企業聘請優秀的顧問,特別是有經驗的利比亞人,以便提高和利比亞各部門打交道的能力,適應新局勢的要求。
法拉吉說,前政府的多數高級官員已經外逃,小官員將來可能會在新政府中發揮大作用,這些官員過去對華態度基本沒太大問題。
□記者 朱小龍 鄭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