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0月26日電(財經頻道 種卿)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據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個地區相繼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達21.7%。其中,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達到了每人每月1320元。
綜觀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進行的居民最低收入標準調整并非孤立之舉。自今年“兩會”召開之前,有關要求提高個稅起征點的議案就備受關注,社會各界擁護之聲不絕于耳,這似乎就預示著收入分配制度或在今年經歷“不平凡”的一年;此后,我國通貨膨脹形勢的日益嚴峻,物價高漲已給居民的正常生活構成威脅,國家隨之又出臺了物價補貼聯動機制,以減輕高物價對居民收入的沖擊,切實保障居民生活。
除了各項為民眾“減負”的措施外,我國還注重為中低收入群體開辟增收的新途徑。尹成基就表示,人社部正重點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助力企業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不難看出,無論是提高個稅起征點、最低工資標準等“減負”舉措;還是正在逐步完善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增收”辦法,都離不開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年可謂是居民收入結構的變革之年。
CPI高位運行 推動最低工資標準調整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1%,在年中達到拐點后,連續兩個月微降。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逐步趨緩,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長9.4%,經濟增速的放緩有助于我國的物價調整,以及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對于這一輪全國范圍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狂飆的CPI應是主要動力之一,在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21個地區中,至少有4個明確指出CPI是主要考慮因素。
據尹成基介紹,截至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個地區相繼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21.7%。目前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25個省份發布了2011年度工資指導線,增長基準線多在14%以上。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東省2011年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5%,增長上線(警戒線)為20%,下線為5%,三個指標均比去年有所提高。據悉,東莞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制訂東莞的企業工資指導線。東莞市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東莞的企業工資指導線估計將與省的標準基本一致,不會有大的差別。
而早在今年4月,天津市就將城鎮最低工資標準上調240元,由此前的920元提高至1160元,這次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增幅達26.1%,是天津市自建立最低工資制度以來增加額和增長幅度最大的一次。同一時間,上海市也將月最低工資標準從1120元調整到了12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9元調整到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