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深圳市今年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幅度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據報道,深圳市從4月1日起提高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1320元/月,本次最低工資標準絕對數額的提高幅度,是深圳市自1992年建立最低工資制度以來最大的一次。
同時,據公開資料顯示,人社部下一步將穩步推動工資集體協商,指導未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合理調整。在全國開展2011年企業薪酬調查試運行工作。
工資難跑贏CPI 最低工資應是 “裸工資”
據近日智聯招聘對北京、上海等城市8000名職場人的調查顯示,對物價上漲感覺到并且認為生活質量嚴重受到影響的人占到了79%,四成職場人通過節衣縮食應對物價上漲。同時,有五成人在比較工資上漲幅度和物價上漲幅度時表示,工資上漲幅度遠遠低于物價上漲幅度。
中國的CPI從去年底開始便一路飆漲,今年6月至8月也都維持在6%以上的高位。有媒體調查指出,中國不少中低層勞動者的工資漲幅實際上都被通脹“吃掉”了,而去年6月至今年6月間,勞動者的工資實際上縮減了5%。工資上漲幅度跑不過CPI的增幅,那也就意味著員工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了。
對此,有媒體曾報道稱,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是否跑贏CPI,除了看統計數據外,百姓的切身感受更能說明問題。面對這樣一種格局與態勢,有關方面應當一方面通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大力提高民眾收入水平與福利待遇,另一方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盡快實現物價的穩定。如此,才能真正避免民眾生活質量因為物價快速上漲而下降,才能真正讓民眾從改革與發展中獲得越來越大的實惠與好處。
同時,在對物價上漲反映敏感的中低收入群體中,低收入者的生活狀況和感受最為強烈。盡管此次在全國范圍內對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不少,但低收入者最終到手的工資能有多少,仍是個未知數。因此,有建議稱,國家層面有必要把最低工資標準規定成到手的“裸工資”,這個“裸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五險一金”以及各種補貼等。這不僅讓地方政府控制最低工資標準的范圍,而國家仍可以在宏觀上把握住標準的成分和要素。
物價補貼聯動機制 惠及低收入群體
自去年末,我國通貨膨化形勢日趨嚴重,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路攀升,在年中出現拐點后,終于在第三季度顯現出了逐步回落的趨勢。CPI連續兩月的微降并不能讓仍處高位的物價瞬間下滑,因此,建立長期穩定的物價與社會救助的聯動機制十分必要。
截至8月底,31個省區市中,北京、天津、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海南、貴州、陜西、寧夏、青海、河北、山西、遼寧、四川、上海、新疆、廣西、云南、內蒙古、河南等27個省區市已經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據稱,原計劃31個省市區在年底之前都要建立物價聯動機制,現在要提前到10月份之前都建立起來。
據報道,為保障海南省三亞市居民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三亞市政府已于今年4月起就再次啟動了物價上漲財政聯動補貼機制,使用物價調節基金給三亞市城鎮居民及農村低保對象等群體發放物價補貼。
同時,《大眾日報》報道稱,青島市物價局也從第三季度開始,將物價低保補貼聯動范圍擴大到山東青島七區五市,七區發放標準為每人100元,五市發放標準由當地確定。與此前啟動該機制時不同,本次啟動的物價與補貼聯動機制首次擴大到了全市所有城鎮和農村。(中新網財經頻道)
新聞資料:主要省市最低工資標準一覽
北京: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6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13元
深圳: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2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11.7元
天津: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60元,非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1.6元
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00元,非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1元
浙江: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1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9.5元
江蘇: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4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9.2元
山西:月最低工資標準為98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10.8元
廣州: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0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12.5元
珠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5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11元
山東: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為11.5元
佛山: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
重慶:月最低工資標準為870元
福建: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
廣東: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00元
新疆: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60元
河北: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
遼寧: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
河南: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080元
安徽: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010元
吉林: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000元。(中新網財經頻道根據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