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 “請您對我的服務作出評價!”的提示音后,客戶在銀行服務評價器上,按鍵選擇:“滿意”、“基本滿意”或“不滿意”,給柜員作出服務評價。
對于市民并不陌生的事,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振宇提出了質疑。
昨日趙教授向本報記者反映,此前去學校附近一家銀行辦業務,事后柜臺“請您對我的服務作出評價!”的提示聲響,自己覺得柜員熱情周到,便按下了“滿意”鍵。
第二天,又到同一網點。“向柜員詢問兩個問題時,對方面無表情,置若罔聞。”趙教授當即表達了不滿。業務辦完,他卻沒有聽到按鍵評價的提示音。
“本來是想給這個柜員 ‘不滿意’的評價,但沒有機會。”趙教授認為,服務評價器似有選擇地讓客戶作出評價。“若是只有柜員感覺到客戶對其服務滿意時,才叫客戶作出評價,豈不是成了客戶‘被評價’?”
記者當天走訪發現,為監督、約束柜員的服務態度與工作質量,武漢不少銀行都設置了銀行服務評價器。
一家股份制銀行武漢分行會計主管介紹,他們每天都會收集、整理當班柜員被記錄在銀行評價器中的客戶評價信息,并以月度為單位,進行量化打分和統計排名,獎優懲劣。
“對客戶滿意度較高的柜員,會給予相應比例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客戶不滿意度達到一定比例的,將直接影響到個人月度及年終的績效考評。連續多次出現客戶滿意度排名倒數的,也有轉崗甚至辭退的措施。”
另有一家銀行湖北省分行人士透露:銀行對服務評價器上的客戶“不滿意”評價信息,有一定的“寬容”。“每月客戶對柜員的‘不滿意’度,若在一定比例范圍內也是允許的。畢竟,客戶數量龐大,也存在一些惡意評價、刁難柜員的現象。”
據悉,銀行評價服務器分為二種操作模式:柜員手動模式,即一筆業務辦理完畢,由柜員按鍵提示,引導客戶評價;另一模式為系統自動生成模式——業務辦理完畢后,系統自動生成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