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記者 錢朱建 報道 攝影 何雯亞
辦信用卡獲贈一個Hello Kitty的電腦鍵盤,拿回家用了不到一周就壞了。辦卡人跑到Hello Kitty專賣店一問,該品牌旗下竟無這類產品。讀者楊小姐前些日子就碰到這樣一件窩心事。
記者發現,不少銀行的信用卡推銷員喜歡選擇在人流密集的地鐵通道內設攤,向申辦人贈送禮品,這些禮品參差不齊。繼韓國名牌LOCK&LOCK出現仿冒品“LQCK&LQCK”,并被作為辦卡贈品后,近期,Hello Kitty和ipod兩個知名品牌也遭到仿冒。
填寫四張表換一份禮
接到讀者楊小姐的后,記者來到她辦信用卡的地鐵人民廣場站換乘通道。五六個分屬不同銀行的信用卡推銷員站在通道邊,向路過的乘客介紹,“辦信用卡,就送HelloKitty鍵盤。 ”
記者看到,在幾張臨時搭起的小桌子上,堆滿厚厚的信用卡申領表,桌子底下放著粉紅色包裝的Hello Kitty產品。推銷員說,要得到Hello Kitty贈品,必須申領指定的四張信用卡。原來,這群推銷員分屬多家銀行,大家合租這個攤位,集資給客戶買禮物。“這是名牌產品,價值好幾百元呢。”一名20多歲的男推銷員說,“如果你只填一張單子,我可以送你一個鼠標墊或一套文具。 ”
記者了解到,如果只申請一家或者兩家銀行的信用卡,只能得到小件禮物,只有把四家銀行的信用卡申領表都填了,才能拿到Hello Kitty的產品。
“放心,你只需要把第一份表填好,后面三份簽上名就行了,我們會幫你填的。”推銷員拿來一疊裝訂好的信用卡申領表,稱申領人只需提供身份證及之前辦理過的信用卡,他們復印一下就可以了。
最后,記者填寫了四家銀行的信用卡申請表,拿到一個Hello Kitty品牌的電腦鍵盤。
所謂好禮竟是仿冒品
在位于來福士廣場的Hello Kitty專賣店,記者并沒有看到電腦鍵盤,銷售員說,他們店里從來沒有銷售過這款產品。同樣作為信用卡銷售員贈送的Hello Kitty品牌筆記本散熱器托架,在這里也找不到。
記者注意到,四家銀行信用卡推銷員贈送的Hello Kitty電腦鍵盤外包裝上,幾乎看不到中文標識,也沒有生產廠家的名稱地址電話等信息。
記者隨后從Hello Kitty中國總經銷商上海成顏豐實業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他們專賣店并無HelloKitty的鍵盤或者筆記本托架出售。隨后,記者從Hello Kitty品牌所有者株式會社三麗鷗在中國的子公司——三麗鷗(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獲悉,該品牌在僅跟招商銀行有相關合作,推出過Hello Kitty信用卡,并開發過相關贈品,除此之外,其他銀行贈送的Hello Kitty商品都是未經三麗鷗公司授權的。
記者為期兩個月的調查中發現,除了地鐵人民廣場站,在地鐵2號線龍陽路站以及地鐵3號線宜山路站等多處地鐵站,均發現有銀行信用卡推銷員贈送仿冒Hello Kitty和ipod等知名品牌的贈品,這些推銷攤點往往在上下班高峰時段擺出來。
在宜山路地鐵站內,一名信用卡推銷員在記者追問下承認,自己贈送的ipod是仿冒品,但他又堅稱是高仿產品,專門委托廣東一家公司代加工的,絕對沒問題。 “就算是仿冒,成本價也要100多元呢。 ”這名推銷員說,正因為贈品價格不菲,考慮到成本因素,才規定客戶開卡消費后領取贈品。
攤成本推銷員抱團
據了解,各大銀行信用卡推銷員的推銷成本都是自己承擔,銀行只在客戶資料審核通過后,才給予推銷員一定費用。為完成銀行下達的指標,也為了自己利益,推銷員不得不盡量多拉客戶。為了拉攏足夠多的客戶,人流密集的地鐵站成了不少信用卡推銷員的首選推銷場所。
記者調查發現,在三條地鐵線路交匯的人民廣場站,推銷員租一個推銷信用卡的攤位每天需要向地鐵公司支付2000元。而在同樣人流密集的南京東路站,租一個攤位,3個小時就要500元。
信用卡推銷員說,他們要承擔的費用還不止這些,為了吸引用戶辦卡,他們自費購買產品贈送給辦卡人。也正是出于分攤成本的目的,在地鐵站內,往往是多家銀行的銷售員合租攤位,甚至出現辦四張信用卡,才贈送一個贈品的現象。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四家銀行送的贈品,就算客戶后來發現有問題,也不知道該去找哪家銀行。”一名推銷員甚至這樣解釋。
辦卡信息審核不嚴
采訪中,記者使用真實身份證和虛假工作單位分別向5家銀行提出信用卡申請。兩個月下來,在3家銀行通過了審核,并陸續寄來信用卡,而2家銀行則通知審核未能通過。
一家銀行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在信用卡審核階段,銀行會調取銀聯提供的客戶資料,并結合其他個人征信進行鑒別。 “工作單位因為一直變動,并不是最主要的考核標準。”這位負責人還透露,銀行對辦理信用卡的客戶,不需要開卡并消費后,才有相應禮品贈送。但這位負責人表示,不排除個別營銷人員為了吸引辦卡人,自己購買禮品。 “禮品一定要有保證,絕對不能欺騙消費者。”這名負責人最后表示。
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對贈送開卡禮品方面有嚴格管理制度,堅決禁止贈送仿冒產品。針對贈送仿冒品的情況,該行已經展開內部排查,一旦發現營銷員有違規行為,將立即對違規營銷員進行嚴肅處理。
記者調查
信用卡辦理收緊 部分推銷員轉行
“以前一個月輕松可賺五六千元,多的時候月收入超過萬元,現在想賺一兩千都難。”剛從某銀行信用卡中心辭職的推銷員趙齊(化名)說,去年開始,靠推銷信用卡賺錢越來越難了。一方面是因為各大銀行間競爭激烈,無序擴張,大量目標客戶都已辦理了一張甚至多張信用卡,就連很多沒有消費能力的人也辦理了信用卡;另一方面,推廣信用卡的成本持續增加,而銀行控制越來越嚴,推銷員利潤越來越薄。
27歲的趙齊有兩年推廣信用卡的經歷。趙齊說, 2006年至2007年是信用卡業務的黃金期,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辦卡提成。“干我們這行的底薪很低,扣掉保險之后也就剛到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一個月能批下100張卡,每張提成40元, 90張按35元提成,各個銀行有不同的獎勵標準。”趙齊說,除了在銀行營業網點、商場和學校設辦卡點之外,他還和同事一起去 “掃樓”,一幢寫字樓里往往能辦下幾十張卡。趙齊回憶道,那時候工作日就到南京路、淮海路附近的寫字樓里去碰運氣,到了周末就到徐家匯、陸家嘴的商圈門口拉人,一般白領多的地方,辦卡的人就多。
“我最高的一個月賺了1萬6千多元,也沒覺得有多累。”趙齊說,今年他和幾個同行在地鐵通道里租攤位,還買了很多小禮品,但仍經常完不成銀行的推廣指標。趙齊說, “最關鍵的是以前找人填表就可以批,現在審批的難度越來越大,好不容易碰上優質客戶,但他們大部分已經有了信用卡。”
據了解,這幾年為了爭奪信用卡市場,不少銀行都在信用卡審批上實施 “寬松”政策,沒有收入證明、職業不穩定、還款能力低這些在嚴格意義上不能申請的人群都能輕而易舉地申請到信用卡。一些銀行還將信用卡營銷外包給其他專業公司,就更談不上什么審核。
趙齊頗無奈地表示,像他一樣選擇辭職的并不在少數,尤其是最近銀監會推出了 “十五條”,更讓很多信用卡推銷員覺得這個行當已經走到了盡頭。
部分銀行出招 申請人須與發卡員合影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的銀行信用卡中心營銷人員在客戶填寫完信用卡申請表后,提出和客戶合影。這些營銷員也是迫于壓力,因為有些銀行為了控制風險,特別要求營銷員提供和客戶合影,作為申辦材料之一送往信用卡總部,以證明營銷員確實到過信用卡申請辦理者的單位,并和本人面談并了解過相關的工作、收入情況。
“這個辦法可操作性不大,容易引來客戶反感,而且銀行核實照片也有難度。”一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表示,現在大多數銀行在后臺采取手段,主要是加強對客戶的信息和信用審核。
據悉,營銷人員流動性大,一般只以發卡數量作為唯一的考核機制,所以對這些營銷人員監管難度很大,只有先重點加強客戶信息審核。這位負責人透露,一些營銷員為了充業績用虛假客戶資料填寫申請表申領信用卡,也有一些營銷員擅自更改客戶資料,比如有些客戶只申請一張卡,營銷員就幫客戶改為申請兩張卡甚至更多。目前銀行也都對這些現象加強了監管措施。
在記者向5家銀行申請信用卡,有4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給記者打來電話,詢問核對記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信息。只有1家銀行未作任何調查,直接以最快速度寄來了信用卡。
律師說法
銀行涉嫌侵犯商標權
李國機律師事務所鄔華良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職員為吸引顧客辦卡,自己花錢買禮品送給顧客的行為,和銀行規定的發卡指標和獎勵措施有密切關系,應視為銀行職員的職務行為。 “如果贈品是仿冒的,那就視為銀行侵權。”鄔華良解釋說,因為顧客拿到禮品會認為是銀行贈送的。
鄔華良說,銀行推銷員贈送仿冒品對消費者利益并沒有實質侵害,因為這種行為和去商店直接購買該品牌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銀行這種行為直接侵犯了商標所有者的權利,工商部門應進行查處,相關單位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