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明明在自己手里,卡里的36萬余元卻不見了蹤影。
近日,清遠市清城區法院對這起銀行卡克隆案作出判決,某銀行因未盡義務且違約被判全額支付被冒領的存款及利息。
日前,儲戶劉×華的手機收到某銀行短信,稱其刷卡消費了361000元。劉×華馬上到附近的銀行網點查詢,發現卡內存款只剩下154元。劉×華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銀行通過查詢,發現該筆消費是當日9時30分許在深圳某布匹批發市場通過POS機發生的,當日該資金又轉至沈陽某賬戶。
通過觀察監控錄像,發現當時數名戴著帽子、眼鏡的可疑男子在該銀行某取款機上先后安裝和拆除疑是攝像機和讀卡器之類的物品,期間劉×華的妻子曾在該柜員機上取款。
事件發生后,劉×華和該銀行曾積極協商,銀行為緩和矛盾,先向劉×華墊付180500元,但終因賠償分歧太大無法達成一致。劉×華憤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銀行賠償損失180500元及利息。
法院認為,劉×華的銀行卡未丟失,故對卡的信息和密碼被泄露并沒有過錯,劉×華發現銀行卡內的資金短少后馬上與銀行聯系并報警,已盡到了一個普通儲戶的責任,劉×華不應承擔責任。銀行在自助銀行網點安裝有24小時自動攝像裝置,不法分子的所作所為全在攝像裝置的監控之下,但銀行竟然在超過半個月的時間內都未曾發現可疑,導致未能及時履行通知儲戶修改密碼以保障儲戶持有的銀行卡安全的義務,已構成違約。法院依法判決某銀行再向劉×華支付 180500元及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