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責任無人追究?
曾錦華副局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中表示,作為社保基金的最后一道把關者,他們一直在思考怎樣對付騙保行為。據他透露,目前,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正在制定相關的舉報獎勵辦法,預計年內將出臺。
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加強外部監督外,更應嚴格執行現有規定。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曾發文規定,“設有特殊工種的企業,每年要向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報送特殊工種名錄、實際用工人數及在特殊工種崗位工作的人員名冊及其從事特殊工種的時間。”
但曾副局長說,該局并沒有這些數據,更無從比對,以辨別材料真假。辦提前退休手續時,檔案中的《提前退休工種崗位登記表》也不是逐年填寫,而是企業在辦理退休手續時臨時一次性填寫,這就為造假提供了便利條件。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文件還規定,“凡是違反國家規定辦理提前退休、退職的企業,要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此外,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騙取社會保險待遇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并處騙取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這19位“油漆工”退休風波中,盡管已經查出6名職工檔案有造假行為,但目前受到處理的僅僅是職工個人,企業領導、經辦當事人并沒有被追究責任。而海淀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類似不規范提前退休通常都是用工單位“主謀”,因為職工要想提前退休是要首先向用工單位提出申請,經單位同意后,才進入審批程序,“職工個人是很難完成篡改檔案等事情的。”
海淀鍋爐廠已經查出的6位違規退休者中的一位職工也抱怨說:“當初都是領導讓我提前退休,現在查出來,讓我退回保險金,他們怎么都沒事?”
海淀鍋爐廠黨委書記組振奎和廠長張軍均拒絕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要求。
不規范提前退休是在變相偷竊國庫
一些企業利用提前退休的政策,為一些不符合條件的職工辦理提前退休,其利益驅動是職工可以提前領取養老金,還可以找其他工作,增加收入;企業也可以減少人員開支。
“這是企業與政府的博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楊團說,不規范的提前退休對整體養老保險費帶來壓力,損失的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只能由政府來補足。“這種行為說嚴重了,是企業有意識的侵占國庫資源,是變相的偷竊。”楊團說。
在北京市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辦事大廳,記者隨機采訪的一些在排隊辦理退休手續的職工告訴記者一個比喻:養老保險金就好像一頓豐盛的晚餐,有人燒火、有人做飯,大家都在為這頓晚餐努力勞動,因為在開飯時每一位參與者都有份,大家說好了晚上6點準時開飯,可有人在五點半先動手了。這些先動手吃飯的人就是違規提前退休的人。這會使得更多依然在崗位上工作并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人利益受到損害。
6年前就已經提前退休的王秀琴最近又一次辦理了退休手續,只是這一次是正常退休。
2002年4月,時年48歲(國家法定女職工正常退休年齡為50周歲)的北京海淀鍋爐廠女工王秀琴以從事有害工種(油漆工)累計滿8年為由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2007年9月,北京市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海淀鍋爐廠提供虛假檔案、王秀琴為不規范提前退休,將其清退回企業。此時已經年滿53周歲、達到正常退休年齡的王秀琴,在向社保機構退回因提前退休而多得的全部養老保險金3.5萬元后,規規矩矩從食堂炊事員的崗位上又退休了一回。
19位“油漆工”提前退休
在2002年4月至2005年11月間3年多的時間里,在職工總數僅有百余人的海淀鍋爐廠,包括王秀琴在內,有19位職工全部以從事有毒有害工種“油漆工”累計滿8年這樣同一個理由,向海淀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提出申請、并成功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提前時間從2年到5年不等。
這么多提前退休的“油漆工”引來了質疑聲。海淀鍋爐廠1980年1月成立時就到廠里工作的前任廠長馬玉龍表示懷疑:“1995年全廠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時我是法人,廠里的油漆工明明只有6個人,怎么會出來這么多工作累計滿8年的‘油漆工’?”
在海淀鍋爐廠擔任過近10年工會主席的田繼躍說:“100多人的廠子里,職工們互相都很熟悉,誰從事過什么工種,大家都清楚,19個人里絕大多數根本沒有從事過有害工種,即使干過也僅僅是幾個月或者幾年,絕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累計滿8年的要求。”
田繼躍稱:“一方面,鍋爐廠近年來效益不佳,普通職工基本工資只有四五百元。提前退休讓這些職工可以提前領取養老保險金,一般都在每月900多元到1000多元,比不退休的時候掙得多。另一方面,這些提前退休職工的工資由社保體系支付,鍋爐廠也相應減少了工資開支。”
從2005年11月開始,馬玉龍、姜玉福、田繼躍等8名舉報人向有關部門進行實名舉報,稱鍋爐廠和一些職工通過篡改檔案、偽造合同的方法,提前退休騙取社會保險金,將企業負擔轉嫁給社保資金。“這些提前退休的‘油漆工’其實一直在從事炊事員、質檢員、庫房保管員、打字員和清潔工等工作,根本不是什么特殊工種。”
2006年6月,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經核實,發現19人中有兩位不符合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條件,將兩人退回到海淀鍋爐廠,同時表示“其他人員未發現違反政策的問題”。
2007年年初,舉報人向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舉報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為其在辦理油漆工提前退休手續過程中審查不嚴,存在瀆職行為。
海淀區檢察院經過半年的調查,認定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不存在瀆職行為,作出了不予起訴的決定,但同時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重新審查其中4名“油漆工”的提前退休手續。
2007年9月,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又將包括王秀琴在內的4位提前退休者退回了海淀鍋爐廠。
至此,19人中,已有6人被認定在以“油漆工”身份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中存在篡改檔案、偽造合同等行為,被撤銷提前退休手續,并退回所獲養老保險金。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坦誠無力辨假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市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曾錦華坦陳,僅憑書面審查,他們有時很難辨別資料真假。
“我們完全是按照程序辦理的。”曾副局長介紹說,在給海淀鍋爐廠19位“油漆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時,廠方帶來的申報材料符合要求。按規定,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核材料后,申報單位應在本單位公示3天接受監督。在這3天里,也沒有接到任何舉報信息。
對此,曾錦華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一張百元大鈔,你用肉眼肯定沒辦法斷定是真是假。職工檔案就是一些紙,你說怎么審才能審出真假?只有舉報材料可以有力地證明職工檔案里的文件是虛假的,我們才能斷定它是假的。”
對于多名鍋爐廠職工說19位“油漆工”辦退休,資料并未公示,曾錦華解釋說:“這些是企業該做的事,我們做的只是就企業報送上來的各項文件作審查。”
據曾錦華副局長介紹,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辦理退休手續時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已經作了許多工作:“我們實行了雙崗審核制,一個柜臺兩個人,一前一后,實現監督;針對企業,我們實行了書面承諾制,明確告訴企業,在職工檔案上造假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我們的基金安全監督辦公室還會不定期進行抽查,對出錯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包括罰款和給與行政處分。”
“畢竟我們這一關一過,申請者就可以領錢了,所以我們特別謹慎。”曾錦華說,“但是,我們的審批只是作書面的審查,只要沒有證據證明企業提供的檔案和其他資料是假的,我們也沒辦法。”
另外,人力有限也是一大制約因素。據曾錦華介紹,海淀區管轄的企業有3萬家,有時候一天就要審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申請退休者的資料,而該局審批退休的人只有10個柜臺,20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