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向外界釋放出重要信息:明年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松”調整為“穩健”,這是我國貨幣政策基調的重大轉變。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基調的轉變,最終將有利于中國經濟更加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經濟社會進一步向好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極為復雜,各類自然災害和重大挑戰極為嚴峻。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準確把握宏觀調控的重點、力度、節奏,國民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價格水平基本穩定,民生改善成效明顯,經濟社會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于“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
會議提出,明年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把握好政策實施的重點、力度、節奏,既要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切實推進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化解潛在風險。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眾收入,積極擴大商品消費,大力拓展服務消費;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防止亂鋪攤子和盲目重復建設。
加強價格穩定工作
會議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業穩產增產。要加強市場保障和價格穩定工作,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完善市場調控預案,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秩序。要扎實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制定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要穩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穩定外貿政策。要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推進財稅等體制改革
會議提出,要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改革,深化農村改革,做好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社會保障薄弱環節建設,基本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3年重點工作任務,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加強社會管理。
>>解讀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為何退出?
“非常之舉”已完成歷史使命
為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11月,我國提出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助推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率先反彈。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回暖跡象日趨明顯。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個百分點。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表示,過去兩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非常之舉”,此時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應及時退出。
為何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
利于穩定物價緩解通脹壓力
隨著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啟,全球流動性泛濫,輸入性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國內物價上漲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達4.4%,創25個月來新高。
“在經濟形勢出現向好變化后,現在更需要關注物價上漲的風險。”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此時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為“穩健”,可以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通過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投放,達到穩定物價的目的。
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助于緩解當前的通脹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表示,當前國內經濟進一步企穩回升,同時外部流動性泛濫、國內通脹預期居高不下,貨幣政策已經到了回歸穩健的節點。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也認為,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是避免成本推進的物價上漲和貨幣供應量增多造成的通脹循環。
為何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對貨幣政策回歸提供“對沖”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我國明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在抑制通脹的同時,中國還面臨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因此在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后,財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適度的擴張,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與貨幣政策“一松一穩”搭配發力,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正是對貨幣政策回歸提供“對沖”,可以預見,為了配合“十二五”規劃的啟動,財政的支出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由基礎設施更多地轉向民生和經濟結構調整。
>>預測
股市不會大幅波動房價必然小幅下降
多位專家分析認為,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或將“中性偏緊”,央行將繼續回收過剩流動性以防通脹加劇,新一輪加息周期或將到來,但貨幣政策轉向料不會對股市、樓市造成明顯沖擊。
明年或加息2-3次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由適度寬松轉為穩健,顯示貨幣政策逐漸回歸常態化,預計明年新增信貸規模將從今年的7.5萬億元下降到7萬億元左右。
渤海政策宏觀分析師杜征征預測,2011年新增信貸或將降至6.3萬億-7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5%;全年加息2-3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3-4次。他認為,2011年的貨幣政策較前兩年稍顯緊縮,但相對于經濟增長常態來說基本適中,能夠保證經濟增長的正常需要。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則建議,中國應該盡早進入加息周期,給與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明確的政策信號,有助于減少市場的投機行為和市場波動。“對股市影響不大”
東吳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寇建勛表示,貨幣政策轉向穩健,說明中央對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已大為減弱,近期股市大盤大幅下跌,已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貨幣政策轉向對投資者心理有一定負面影響,但由于市場已經歷前期大幅下跌,因此預計對股市整體影響不大,明年行情推動力將由流動性轉向基本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也認為,貨幣政策正式轉向,對股市沒有太大影響,近期大盤的大幅下跌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對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
國都證券研究所所長許維鴻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對股市有利,但如果貨幣政策收緊過多,則可能會對股市的熱度產生一定影響。
房價預計小幅回調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未來信貸投放更加謹慎,他預計明年的新增貸款為6.5萬億-7萬億元。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面將受到影響。
他分析,目前中國市場特別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剛需還是存在的,國家也非常重視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投機型需求被擠掉,明年房價必然向下調整,但幅度不會太大。(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