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導游強迫旅客購物事件接連發生,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12日表示,港府不會縱容損害本港旅游聲譽的害群之馬,當局于本月底向立法會提交建議,改善旅游業運作和規管架構。旅游業議會主席胡兆英透露,今年農歷新年初一至初五,共接獲5宗旅客電話投訴個案,包括年初三內地旅客與導游爭執的事件,其余4宗投訴則涉及行程和膳食等安排。
劉吳惠蘭12日于香港電臺節目《香港家書》表示,本港今年春節特別熱鬧,由年三十至年初六,短短7天期間,共接待近86萬旅客,按年上升10%,當中66萬是內地旅客,也按年升16%。但她說,年初三發生內地游客與香港導游爭執事件,令人遺憾。
一團一導游 旅社須執行
劉吳惠蘭續稱,自去年發生多宗導游涉強迫旅客購物事件,港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而本月初實施的10項加強規管業界的新措施,包括要求內地組團社與香港的接待旅行社簽署合約、“一團一導游”等,旅行社必須執行,若發現及查明有違規,一定會按公平公正的原則,嚴肅處理。她強調,必須維護香港有形和無形的珍貴旅游資產,不讓不愉快事情發生于旅客身上,影響香港的形象及旅游業。
她又提醒,內地旅客選擇旅行團時,不要單看團費高低,要考慮價格與行程安排是否合理,更可選擇參加由香港旅發局和國家旅游局共同倡導的“優質誠信香港游”產品,可得到保障。旅游事務專員容偉雄則表示,港府正研究檢討旅游業的運作及規管架構,將于月底向立法會提交改善建議,至于會否成立獨立機構監管旅游業,他指當局沒有既定想法,對任何方向持開放態度。近日旅游業界就10招規管措施出現分歧,他指業內有不同意見不足為奇,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問題可逐步解決。
賠錢壞先例 業界憂“旅霸”
旅游業議會主席胡兆英12日出席電臺節目時也表示,規管旅游業的10項新措施實施后,農歷新年初一至初五,共接獲5宗電話投訴,包括內地旅客和本港導游爭執事件,另涉及行程和膳食安排。對于有報道指旅行社向內地旅客賠償12萬元,他說報道若屬實,在業界屬罕見,因旅行社若被旅客投訴服務質素不好,一般只會賠償涉及投訴項目的款項。他又指事件需待旅行社提交報告,才能評估誰是誰非。
10項新措施 釋旅客疑慮
旅議會總干事董耀中則表示,10項規管措施是為改善業界情況,釋除旅客疑慮,他又指除了內地團外,所有訪港的旅行團都是“一團一導游”,認為內地團過往一團多導游的營運方式要改,希望業界理解。旅游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則說,鑒于文化差異,部分內地旅客的行為無理,有時因為小事而投訴,如銀包被扒竊或牙齒脫掉等亦要求賠償,他擔心這些賠償會造成“道德風險”,成為滿足“旅游霸”的壞先例。(記者 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