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前后,不少媒體報道北京市朝陽、海淀、大興區24所接收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自辦校被“關停、拆除”,涉及1.4萬余名學生,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有網友質疑,關停舉措將導致上萬名外來打工子女一夜失學。
為何要停辦這些學校?學生的去向如何?新學年開學后,究竟有多少孩子得到安置?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焦點一:關停多少所學校?
【回應】有報道稱關停24所學校,實際停辦19所自辦校

9月1日,全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外安民學校辛莊校區操場上,從周邊幾所停辦的自辦校分流過來的350多名同學,今天首次匯聚在一起,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儀式。執行校長程世秋告訴記者,這里原是辛莊小學校址。前兩年,朝陽區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就閑置下來了。今年,為安置周邊幾所停辦的自辦校學生,朝陽區教委撥付專款對校舍進行了防震加固,交給委托辦學的民辦安民學校使用,專門用于接收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可設12個教學班,滿額可接收近500名學生。
8月31日,北京市教委有關方面負責人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安置分流學生情況。據介紹,北京市對打工子弟自辦校分流學生高度重視,成立了由主管領導任組長的督查組,組成17個工作小組深入區縣、學校進行開學前督查。8月24日,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帶隊到朝陽區和大興區調研,強調要做好已關停打工子弟自辦學校學生的分流安置工作,“確保每一名學生有學上”。
暑期前后有報道指出北京市朝陽、海淀、大興三個區關停24所打工子弟學校,涉及在讀學生1.4萬余人。經工作小組逐一查實,三個區實際停辦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自辦學校19所,需分流安置10500名學生。據記者了解,之所以停辦學校數出現較大差異,是因為大興區有11所自辦學校列入今年清理整治計劃。后來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允許其中5所自辦學校延期清理,在原址繼續辦學。
焦點二:為何要停辦這些學校?
【回應】四原因致部分自辦校停辦,不存在“關停”之說
“為了讓隨遷子女在安全、有質量的環境中學習,近年來,北京市各區縣針對無辦學資格自辦校的升級改造一直在穩步推進。”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線聯平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列舉了部分自辦校停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因租賃合同到期或經濟糾紛等原因,校舍產權人與舉辦者終止租賃合同,如海淀區綠園小學等;二是工程規劃用地需要實施整體拆遷,如海淀區苗苗小學因處于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用地而與所處村莊整體實施拆遷分流;三是校舍屬違章建筑,或經專業部門鑒定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下發整改關停通知,無法繼續辦學,如大興區華興實驗學校、朝陽區漢碩學校等;四是舉辦者因自身原因主動提出停辦,如大興新時代學校等。
“因此,并不存在政府‘關停’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自辦學校之說,也沒有集中拆除這些學校。”線聯平表示,“各區縣教委正想方設法分流安置這些學校的在讀學生。”
焦點三:學生去向如何?
【回應】已有8604名學生報到,約占分流學生的82%
“半個月前開始接受學生報名時,還只有70多名學生;現在,已經有350多名同學來上課了。這些天,陸陸續續還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報到。”程世秋校長告訴記者,“學校的綠色通道一直開著,直到教室坐滿為止。只要孩子是上學年齡,就不能讓他們在外面漂著!”
朝陽、海淀、大興三個區匯總學校上報數據顯示:19所停辦的自辦校待分流安置學生共10500名。其中,朝陽區4574名學生,海淀區3198名學生,大興區2728名學生。截至8月31日,朝陽區實際已有4028名待分流學生到新學校報到,海淀區已有1887名學生報到,大興區已完成分流安置學生26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