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一圖多用”的實驗室技術員同時也是報料人
事實上,要發現“一圖多用”并非易事。據王志國介紹,這些圖用肉眼看沒有問題,必須在電腦進行拖放操作才能看出來,“只有做的人才會知道”,所以他懷疑這些問題并不簡單。
這個時候,他開始懷疑有人在操縱這個事情,他發現,“一圖多用”出現在7篇論文中,其中兩篇論文已經搞清楚了圖是誰做的,此人是實驗室的一個技術員。另外5篇由于沒有確鑿證據,不能肯定。“但是這個時期的工作都是這個人來做的,理論上6篇文章都是此人做的,但另外4篇沒有證據,所以不能細說”。而且論文主要發表在2007年,實驗在2006年就已經完成了,過去了這么些年,很多細節沒法再回憶起來。
但王志國聲稱,造成“一圖多用”的技術員也是向媒體及基金會報料的人。他說,證據就在于,“做假的這個人,用的是自己電腦。如果他用實驗室的電腦就沒法查清了,因為那會顯示wang's lab(王的實驗室) 的字樣,但在此人給媒體報料以及發給我們相識朋友的匿名信中(這些信后來轉給我們),發現其中有9個PPT上面標注了時間,這些東西是誰做的,就一目了然了。”
他說,此人的動機尚不清楚,但這個人已經在早些時候被勒令離開他的實驗室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通過其他途徑向王志國詢問這名技術員的信息,但王志國表示,這是目前屬于大學和研究所保密范圍的事,“我不能公開,也沒有權利公開”。
媒體報道讓研究所速下處理決定
對于蒙特利爾大學心臟病研究所的處理方式,王志國并不滿意,“所里面的處理也有不恰當的方式”,但他認為,這是因為“所里過去沒碰到過此類事情,也欠缺這方面的經驗所致”。
他認為,心臟病研究所是迫于媒體壓力,必須要出來說話。所以,在沒有將所有事情調查清楚之前,只有決定結束調查。“由于媒體的報道,對所里產生了很大壓力,因為研究所的運營需要獲得資助和捐款,有人開始懷疑是否應該再繼續資助我們研究所,這給研究所造成很大壓力。”
他強調,6月22日,他給所里發了電子郵件表示要辭職,當時所里沒有同意,要他解釋清楚就行了。“我已經做了二三十年的科研,發表一百三四十篇論文,還有好幾本著作,我們主任塔蒂夫也說,在過去的20年里,王志國教授在一流科學雜志上發表了許多科學文章,他在該科學領域為世界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他說,媒體的報道卻讓研究所迅速作出了處理決定,甚至連他的辭職都沒有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