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履歷、拔高職稱現象頻現
2006年,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劉輝教授被學校解職及解除聘任合同,原因就在于,他在清華大學主頁上的履歷被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看出了問題。
方舟子在劉輝的簡歷中看到,列出的論文中,有一篇發表于國際期刊的論文署名為“LiuH”。劉輝的專業是外科手術,但這篇論文是關于艾滋病病理的,完全不搭界。方舟子一查才發現,這篇論文根本不是劉輝的成果,真正的作者叫劉宏。特別湊巧的是,劉宏還是方舟子的大學同學。
方舟子還發現,劉輝的博士學位也有假,他本是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論文博士(日本的博士學位分好幾種,課程博士是比較正規的,論文博士類似國內在職博士),卻自稱在日本東京慶應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前者的醫學水平一般,后者的醫學在日本卻非常著名。
事實上,劉輝只是方舟子發現的許多履歷造假案例中的一例。同在2006年,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杰被免職也源于方舟子的指控。根據同濟大學聘任楊杰時公布的相關材料,楊杰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終身教授。方舟子到科羅拉多大學官方網站上查詢,卻根本沒找到楊杰的名字。后來他經調查才發現,楊杰確實在此校當過教師,不過最高職稱只是助理教授。
當時同濟大學的回應也是聲稱“楊杰履歷涉假事件純屬因理解和翻譯上的錯誤而造成的”。
在國內,海歸及洋教授主動或被動粉飾履歷、拔高專業技術職務或頭銜的現象比比皆是。
以蒂姆·柯斯基為例,近年來,由于國內一些地方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風大熱,作為地質學者的洋教授柯斯基也頻頻被奉為“座上賓”,江西的龍虎山、三清山及湖南南岳衡山都將之聘為申遺顧問。在這些地方對他的報道中,柯斯基的名字前面不乏“國際權威地質學專家”、“美國地質學權威”、“國際地質學極負盛名的學者”等頭銜。
同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各種對外材料中,蒂姆·柯斯基也都被稱為“終身首席教授”或“自然科學賴納特教授”,從這些材料中絲毫看不到后來學校聲稱的“副教授”這一實際職稱。
此外,柯斯基在中國其他高校的演講也不少,其中有高校在對他的簡介中甚至會專門提到,他在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的教授職稱“相當于中國的長江學者”。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內,柯斯基更是作為科學人生大師出現在訪談節目中,他還寄語青年學子:“要培育事業之樹,你當努力以勤奮學習固其根基,以誠實守信壯其主干,這樣你的事業之樹就能枝繁葉茂、繁花似錦,成功的事業與生活也將隨之而至。”
方舟子說:“國內大學與歐美大學確實有差距,但不是歐美大學什么人來都要把他當權威來崇拜。這些地方不吝給這些人貼金,當然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