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樣,章齊國只身來到銀行,查到儲蓄卡中客戶剛剛打來了600元,取出其中200元放進口袋,接著把剩下全部轉到一個交易了近兩年的銀行賬號上。國慶節后的一個傍晚,他做了研究生生涯中最后一筆生意。
這是一筆每月可凈賺三四百元的生意,數額不大,但在沒有穩定收入的學生那里卻是“搶破頭的香餑餑”。章齊國做了三年,收入囊中兩萬多元,抵上他近三年的生活花費。用他的話說,這種生意比拿獎學金省事多了,他并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一天只需抽出10分鐘、一個月抽出幾天的時間,其他物質上的成本則更不需要了。“如果投入更多時間把它當事做,成為富翁不是玩笑話。”他身邊不乏因此身家數十萬的同學。
生意中,他扮演的角色是一名“學術編輯”,客戶找上門來了都畢恭畢敬地稱他為“章編輯”。章齊國自己很清楚,“我就是一個代理,代發、代寫、代(檢)測論文的”,編輯名號不過是“掛著羊頭好賣狗肉”。
明年畢業之前除了忙著寫畢業論文,章齊國還在尋找這樁生意的接班人,如同3年前高他三屆的師兄找他那樣。
“沒有成本的買賣”
3年前,師兄找到章齊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兄弟,我有一單沒有成本的買賣,干不干?”看他愣了一下,師兄繼續介紹自己如何在半年內代發了100多篇論文,凈賺3萬多元。
章齊國一下子笑了,轉而問道,“違法不?”
“不違法。”師兄拍著他的肩膀斬釘截鐵道,“至少沒有明確針對我們的法律,即便是有,也法不責眾。你看看現在做學術期刊的,哪里離得了咱們做代理的。”
此前“保研”時,章齊國就聽說過這種生意,學校里風傳通過做代理的師兄師姐可以輕易在國家級、省部級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成功率高且價錢低于學術期刊對外的版面費用。和章齊國接觸過幾次后,師兄看他做過不少其他校園代理生意,人也憨厚,便挑中了他。
一個月后,章齊國便接手了由其師兄創立的某地區期刊采編中心。這個無任何注冊手續的編輯部,成立于2007年年底,對外稱“由在讀研究生創立,旨在打造一個發表論文的咨詢與交流平臺,縮短您發表論文的周期,為您的工作、學習帶來方便”。
“說白了,就是代發論文。”海報留下了章齊國的手機號、QQ號和郵箱,以及核心類、經濟類、社科類、教育類、學報類等多種可代理刊發論文的學術期刊目錄,近70種。
剛把生意接過來時,章齊國忙活了一陣,把期刊采編中心的旗號打出去。在各大高校的BBS、論壇、SNS網站上發帖、置頂,他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最多的花銷是在幾所高校研究生集中的宿舍樓張貼海報的二十幾塊錢。
為了確保代理費拿到手,他還為客戶制定了一整套的論文發表流程:作者咨詢、制定個性化發表方案、作者投稿、收稿回復、作者修改、編輯審核、通知結果、作者辦理匯款、雜志社定版、出版郵寄。看上去唬人的流程事實上就是兩步:客戶咨詢和轉賬。
整個代理過程,章齊國接觸的對象就是“編輯”和客戶。通常情況下,他在和客戶確定論文后,再和“編輯”商量適合刊登的期刊、刊登日期、稿件抄襲程度以及價錢,再返回來和客戶說明情況,一來二去待雙方把稿件敲定,章齊國便催促客戶把費用打給自己,他再轉賬給“編輯”。
代理費便是在轉賬之際“截留”下來的。一個版面按2300個字符來算,編輯部對外收取一版的版面費是450元,對章齊國的代理價則只收取300元;3500字符的稿件則按一個半版來收取費用即765元,章齊國一般向客戶收取800元,交給編輯部450元,剩下的350元便進了自己的腰包。
這就是章齊國和他的代理同行們的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