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校合并、擇校熱等原因使省城—些學校學生數量大增。資源整合使學校的方方面面都能優化配置,但學生人數的膨脹和身處鬧市的校園的局促,又帶來了校園安全壓力大增等問題。 這類學校的出現是利大還是弊大?“鬧市大校”衍生的安全問題怎么才能解決?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校長安全壓力大如煤礦礦長 11月30日下午,濟南燕山小學放學完畢,校長叢一峰回到辦公室后松了一口氣:“我這個校長,每天擔負的安全壓力,大得就像煤礦礦長。”
由于校園比較小,學生比較多,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不少學校進行輪流做操制,上午—、三、五年級,下午二、四、六年級。(記者 王媛)
作為省城東部熱點學校之一的燕山小學擁有學生2223人,“恐怕是濟南市學生密度最大的學校。”叢一峰說,每天7點,她準時到校,第一件事是察看校門口有沒有逗留的孩子,進校后挨個樓層巡視:瓷磚有沒有松動、電線線頭有沒有耷拉下來等。每天做操或放學時,至少7名老師準時到崗維持秩序。
“作為校長,最大的壓力是學生安全,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頭上。”叢一峰感慨。
和叢一峰有相同壓力的,還有明湖中學的副校長王欣。
阿克蘇校園踩踏事件發生后,明湖中學緊急召開班主任會議,強調上學、放學以及樓內行走的安全秩序。“學校人數越來越多,我這個分管安全副校長壓力不小。”王欣坦言。
合校擇校“造出”生源大校
近年來,學校合并、擇校等各種原因造成省城生源大校屢見不鮮。
2008年,根據教育資源整合的部署,明湖中學與北園中學合并為新的明湖中學,位于原明湖中學校址。
學校學生由過去的1000人左右,增加到現在的1500余人,政府撥款新建了一座綜合樓。
雖然建了新樓,但教室越來越緊張了。“近幾年,畢業人數少而招生人數多,有的功能室都不得不騰出來做了教室。”該校一位老師說。
而原北園中學的校址,則搬來了由北園楊莊小學、水屯小學、邊莊小學、白鶴小學、柳云小學等5所學校合并而來的明湖小學。
王萍老師合并前在柳云小學任教,當時學校只有二三百人,合并后的明湖小學共35個班、1600多名學生,昔日的柳云小學校址為修路讓了道。
王萍認為,合校后老師的發展空間更大了,學校招生也容易多了。“以前老師兼著三四門課都很正常,現在老師都只教一門課,各有專長,有更多的機會提升和學習。”
“但人多了,出事的幾率也自然大了。”有著近2000名學生的某初中學校校長說。
教育均衡才能擺脫困境
“人數已經滿額了,多招一個孩子,萬一出事,承擔不起。”每年招生,叢一峰校長不得不一遍遍地向前來擇校的家長解釋。每年的招生給類似的熱點學校帶來很大的壓力。
為了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惠及范圍,省城各區多采用名校開分校的方式。
熱點初中育英中學、濟南市實驗初中分別在領秀城小區、泉景天沅開設分校,東方雙語實驗學校在名士豪庭小區開設的名士學校已開始招生。
“名士學校開學后,我們的招生壓力有所減輕。”甸柳一小副校長許文娜說。
目前,燕山學校與海爾綠城已經簽約,將在濟南東部新城區建設分校。“到時候,可以盡量鼓勵東部的生源進入分校學習,招生壓力或許會緩解。”叢一峰說。
教育部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所長張茂聰教授認為,從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和校園安全角度出發,他不贊同“航母式”大校。
張茂聰直言,學校合并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教育均衡,在國外,學校超過1500人會被要求“分校”。學校真正擺脫人滿為患的困境,還必須要靠真正的教育均衡來實現。(記者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