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牌新政實施前的瘋狂銷售出現后遺癥———
去年底出臺的《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令很多買車的消費者體驗到了排隊買車、上牌的滋味,由于部分汽車廠家對銷售的瘋狂情況估計不足,配件供應跟不上,修車的消費者又開始排隊了。
●原因●
新車老車配件問題困擾消費者
記者隨后在市場調查中發現李小姐遇到的修車難問題并非個案,由于新車銷售火爆以及車輛換購周期的延長,配件供貨不及時已經成為有車人的一塊心病。
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上,有關配件供應問題的投訴比例非常高,其中有不少涉及廠家推出的全新車型。以一汽-大眾為例,消費者詢問4S店往往得到的是“廠家年底檢修,新車和配件都因此受到影響”的答復,而與記者相熟的4S店維修總監告訴記者:“實際上,新車銷售火爆導致很多車的使用期提前,這種情況完全出乎廠家意料。同時,由于配件國產化率不高,加之整車的使用量偏大,一些進口配件供應不及時再正常不過了。”他還向記者透露,“一汽-大眾備件短缺已經有四到五個月時間了,其中第六代高爾夫和CC比較嚴重。如果在配件充足的情況下,像李小姐這樣的情況一般等7到10天就可以開上車了。”
與一汽-大眾類似,其他品牌也或多或少會遇到大量新車使用期提前引發配件緊張。記者在采訪一汽豐田、東風日產、上海通用等經銷商時發現,除新車外,老車型最容易遭遇配件問題,有經銷商表示:“一般配件庫存周期在4到7天,保有量少的新車、老車就更少了。”
●應對●
經銷商今年要用服務留住消費者
一輪瘋狂的搶購潮之后,2011年后的車市似乎進入了冷靜期。經銷商體驗賣車的巨大壓力時,很多消費者感受到的是修車的遲緩和配件的不足。面對這種情況,很多經銷商認為,一部分4S店死掉是必然的事情,今年最需要通過比拼服務留住消費者。
其實,最近幾年,新車銷售早已不是4S店的主要利潤來源,大多數4S店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售后維修保養,如何減少客戶等待時間成為考驗著4S店的管理水平。記者在年維修產量14萬余臺次的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三廠采訪時了解到,為了應對維修量的增長壓力,很多維修工序都會提前完成,例如保險杠會根據新車顏色銷售比例提前噴漆,方便維修車輛可以及時更換,汽車修理公司三廠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會推出一系列維修政策攏住客戶,把服務做到位。”
●事件●
7-10天的修車周期變為一個月
在限牌最后一天買到車的李小姐,原以為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者,沒想到接下來的修車經歷,令李小姐有苦難言。
去年12月23日,李小姐將排了一天隊終于辦完手續的新車大眾CC開回了家,還未來得及體驗有車生活帶來的方便,第二天一早出門就發現停在樓下的車被一輛雷諾風景撞得皮開肉綻。當天送到4S店時,售后人員一方面驚訝車子回來修理的速度之快史無前例,一方面明確告訴李小姐,被撞壞的大燈、保險杠、前臉、雷達等配件,庫房都沒貨,需要跟廠家下訂單,而由于CC現車極端缺貨,加上很多配件均是進口,以4S店的經驗,配件到齊再加修車時間,至少要一個月。
震驚之余,李小姐發現自己并非唯一的倒霉蛋。一輛CC車門撞壞了,雖然漂亮的無框車門修起來相當費事,但更麻煩的是車門把手,把手為進口件,上面集成了很多高科技,不僅價格昂貴,到貨時間更遙遙無期。另一輛CC撞車時雙氣囊爆出,服務人員說,這車不到“五一”別想著開走了。
當然,排隊等著修的車不僅是CC,這家4S店里的邁騰、高爾夫,甚至捷達都在排隊。4S店的服務人員說,配件現在極端匱乏,每次下了訂單,廠家只能滿足50%的訂貨量。不要說修車,現在還有年前交了錢的車提不上貨,有了零部件,廠家自然要先緊著新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