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推遲交車為何不需承擔責任?
在訂車時,4S店往往會很正式地提供一份預訂協議。雖然只是一張A4大小的紙,但消費者卻理所當然認為是一份可靠的保障。其實,這份協議一方面,它是消費者買車的證據,同時也陷阱重重。佛山的陳小姐最近就被一份訂車協議弄得煩惱不已。 文/圖 鄧莉
讀者來信:
經銷商不講信用,等足四個月提不到車
日前,陳小姐來信車天下投訴,她在佛山南海區的某經銷商處簽訂購車協議,交納訂金1萬元,購買一輛1.4T的熱銷車型。由于之前也深知該品牌旗下多款車型緊俏,因此同意交車日期為4個月, 即11月24日。臨近交車時間,陳小姐發現不對勁,“若不是我自己每隔一兩個星期打電話去詢問一次,我還以為該經銷商已關門閉業。但每次詢問結果都是說,沒有車。”最后,該經銷商才口頭告知:由于供貨計劃原因,陳小姐“可能”還要推遲一個月才能拿到車,至于具體時間,經銷商拒絕通過協議明確承諾。
“簽了協議,就是廠家對消費者的一份承諾,這樣無限期的延后,對消費者非常不負責任。”陳小姐質疑,當超過協議時間交車,經銷商不需承擔任何責任和費用, 只會在消費者的要求下全額退回訂金。在漫長的等待里面, 消費者的時間成本、 機會成本為何完全無法獲得保障!
提輛車“四處碰壁”
碰壁一:經銷商推脫
臨近交車日期,經銷商一點消息也沒有。為了以示“清白”,經銷商甚至提供11月份的到貨計劃給陳小姐看,告訴她因為到貨的預訂車型只有一輛,必須先交付排在她前面的客戶。然后銷售顧問“口頭”告訴她,應該12月底可以交車。陳小姐讓他們再寫一份交車日期協議,被經銷商拒絕。
碰壁二:發至國外總部
陳小姐將一封投訴信發到廠家的國外總部,希望引起重視。但可惜的是,國外總部的人員并沒有很好的建議給她,只是承諾把這個個案轉發回中國總部。
碰壁三:撥打客服電話
陳小姐撥打400廠家電話,接待的客服小姐告訴她,訂車協議糾紛屬于經銷商“分內”事,廠家只能記錄下來,但無法處理。
碰壁四:咨詢專業律師
在咨詢專業律師后,陳小姐更陷入了迷茫:律師直接告訴她,這樣一份協議并不是合同,陳小姐更無從要求向經銷商或廠家索賠。即使通過這份協議向法院請求賠償,陳小姐能拿回的也可能僅僅是“訂金+銀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