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對錦湖輪胎有著特別的意義。這一年,錦湖輪胎在中國至少得到三個“第一”的頭銜。第一個在中國進行召回的汽車輪胎公司,第一個翻供、不承認有質量問題的輪胎公司,第一個在中國卷入輪胎維權案的公司。或許錦湖輪胎還會獲得更多的第一。
在眾多的“第一”背后,抹不去的是錦湖輪胎無視中國消費者的事實,遮蓋不住的是錦湖輪胎重成本不重質量、不重內部控制的事實。最令中國消費者無法接受的是,錦湖輪胎不斷糊弄中國消費者的行為。
在最近兩個月內,錦湖輪胎頻頻變臉:3月15日,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曝光了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導致所生產的輪胎存在大面積鼓包、漏氣、開裂甚至爆胎,嚴重威脅消費者的生命安全。第一次變臉始自4月15日。從該日起,錦湖輪胎正式開啟召回行動,召回2008年到2011年生產的7個批次、30多萬條錦湖輪胎。按照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所言,“央視報道后,我們錦湖輪胎高層立即趕赴天津工廠進行了嚴格的內部調查。經調查發現了被報道的工段存在不按照公司的內部標準進行生產的事實,也確認了錦湖輪胎(天津)有限公司經營層和管理監督人員疏于履行職責的事實。”
而第二次變臉相當出人意料,5月15日當錦湖輪胎的召回行動滿月時,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卻突然當面翻供,稱“我們的產品品質沒有任何瑕疵,目前為止所有的檢測報告都顯示錦湖(輪胎)的產品是合格的。”
聽上去,錦湖輪胎很委屈。按照李漢燮最近一次變臉所言,錦湖輪胎是“在產品質量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召回”。這種“自發”的召回,旨在“重新恢復消費者的信心。”但如果看看各大錦湖輪胎用戶的網上留言、聽聽各大錦湖輪胎用戶的抱怨,從“曝胎門”到“接縫門”,明眼人就會發現委屈的只是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