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說深夜排號搶房還算有切身的感覺,搖號購車恐怕要虛幻得多。個中滋味似乎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體會。記者通過實地采訪調查了解到在目前幾個對汽車進行限購的城市中,限購產生的后續影響正逐漸顯現出來,消費者買車難,生產商和經銷商賣車難,自主品牌陷入困境,新能源汽車發展緩慢等,車市發生了巨變。限購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兩年了,如果每天都買彩票也許能中個幾百塊錢了!錢都準備好了就是花不出去!”記者耳邊不時傳來抱怨的聲音,是什么讓人如此無奈但是卻又充滿期待?答案就是搖號購車。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門在舉行的小客車指標搖號工作情況通報會上宣布2013年北京將繼續實施小客車指標調控措施,搖號政策將保持不變,同時有關指標調控的具體措施和指標額度問題正在研究當中。
購車人:盼望提高中簽率
“現在買車搖號的中簽率實在是太低了,我這個號是排了10個月才搖上的,一中簽就立刻來4S店看車了。”記者在某汽車品牌4S店內與前來購車的王先生進行了簡短交流。
自2011年1月第1期搖號至今,北京舉行了23期公開購車搖號。共計個人申請人數逾167萬,其中僅約44萬人中簽,占申請總數的26.3%。申請人數從第1期搖號的187420人增加到第23期的1264862人,增長約6.7倍。而中簽率則從最初的9.4%逐月下降到1.5%,中簽比達到1比67,創歷史新低。
另外,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8日24時,第24期搖號累積已收到小客車指標申請超過136萬個,按照平均每月2萬個指標的限額計算,搖號中簽率將再創新低。
王先生向記者說,“在查到自己中簽后有種欣喜若狂的感覺,錢終于能花出去了,中彩票估計也就是這種心態了。不過在限購令上也希望能夠使參與搖號的消費者人數與中簽率形成一個固定的比例,這樣既能使消費者少一些等待,同時也可以盡量多的滿足消費者購車的意愿。”
對于購車指標是否會進行調整的問題,中國道路協會秘書長王麗梅對記者表示,交通部門應該對現有汽車保有量、目前交通擁堵狀況,以及搖號申請人數進行綜合評估,之后進行指標額度的調整。
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陳艷艷也表示,指標額度調動應該是一種常態,應根據汽車保有量和交通擁堵狀況來定。下一步指標額度可能會擴大,但擴充的幅度不會太多,畢竟目前的交通擁堵狀況還未得到較好的緩解。
在4S店中也有像李女士這樣正在排隊搖號過程中的消費者,“雖然目前還沒有搖到號,但是對于購車的意愿卻十分高。”
不過,李女士對于搖號購車也有一些看法,“從我身邊的同事看,有些人搖到號后立刻就前去購車,但是有些人在搖到號后遲遲不去購車,導致名額浪費,這種情況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這樣對于其他參與搖號卻沒有中簽的消費者是不公平的。”
接受記者受訪的4S店銷售員也表示,“出現廢號對于汽車的銷量必然會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北京采用限購后我店的汽車銷售量相比未搖號前已經出現下降趨勢,加上少數的廢號也會對銷量產生一定的影響,相關部門能否采取措施將過期作廢的名額進行重新搖號申購,這樣避免了名額浪費也會保證車市銷量不會因廢號受到影響。”
經銷商:限購促使轉變銷售計劃
“您要看什么類型的車?”當記者剛一步入北京一家4S店時便有銷售員熱情的上前詢問記者,而記者環顧店內時卻發現,前來看車和購車的消費者寥寥無幾。
銷售員小趙向記者說,“限購政策實施兩年了,與限購前相比銷量的下降是顯而易見的,目前來此咨詢的消費者大多都是已經中簽的,只有少數消費者還在購車搖號的排隊過程中。”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11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76.14萬輛和179.10萬輛,同比產銷分別增長3.92%和8.16%;環比分別增長10.99%和11.52%。1-11月,汽車產銷分別為1748.29萬輛和1749.32萬輛,同比增長4.51%和4.03%,增幅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51和1.47個百分點。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分析認為,雖然這兩年宏觀經濟增速下調,超高速增長帶來了環境問題,但這是短期的回調。從明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重回10%。
雖然目前在一線城市中受到汽車限購的影響導致汽車產銷量下降,但是三四線城市的汽車銷量卻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根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在國內新車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從前年的26.7%上升到去年的30%,一線城市的份額從前年的35.7%降到去年的30.8%。
記者走訪多家4S店時了解到,目前在一線城市限購令的作用下,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下降明顯,大多數消費者均將購車目標聚集在合資品牌汽車上。
一位合資品牌4S店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北京采取的搖號購車后,雖然在總銷量上出現了下滑,不過仍然保持著相對平穩的銷售額。而在一線城市出臺限購令后,我公司也調整了銷售計劃,將二三四線城市作為下一步主要發展的目標,畢竟在限購令的作用下,二三四線城市的汽車需求將會提高,這樣一來也保證了公司經營的穩定性,總體業績也不會因限購令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此外,該負責人還指出,雖然目前整體銷量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在汽車裝飾、售后維修、保養等服務方面相比之前,銷售額還是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專家指出,經銷商的銷售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新車銷售,另一部分是存量客戶的售后服務等利潤來源。增量資源補充受限對兩方面的影響都很嚴重,經銷商必須及時對經營結構進行調整。從北京限購后的經驗來看,以舊換新將在限購后成為汽車銷量中的主力。
而自主品牌的負責人則對限購令表示無奈,“自從實施限購后,銷量的下降確實比較明顯,改變現有的銷售計劃成為必由之路,目前三四線城市汽車銷量的上升給予了自主品牌新的發展空間。但是,也希望相關部門在實施限購令時能夠給予自主品牌更多的優惠措施。”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限購對汽車行業帶來的影響將相當大。以自主品牌為主銷車型的二線城市,汽車消費處于起步階段,此時限購,或將成為“壓倒自主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自主品牌應如何脫困?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指出,限購令的推出給國內的自主品牌敲響警鐘。與合資及豪華車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抗打擊能力顯得還較弱。當自主品牌在一、二線城市受挫,很有可能將繼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而這些區域雖然消費需求旺盛,但由于基數過小,也難以支撐龐大的自主品牌體系。對于合資以及豪車品牌,他們早已未雨綢繆,將在中國生產的車用于出口,一旦本地市場銷售遇阻,還有其他市場可以支撐。因此,自主品牌應該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